第四輯:輸贏的距離(2)(1 / 3)

計算與行動

●星竹

陝北的四名青年決心到北京來賣陶瓷。他們是待業青年吳軍、李建平和農民蔡陽、高小麥。四個人的想法十分簡單,陝北的陶瓷曆史悠久,很被北京人看中。一個月隻要賣五件,就能在北京站住腳,生存發展大概沒有問題,最終將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隻是,這個想法既缺乏市場調研,也沒有資料考證……

四個人隻是定了在北京的生活標準,每人每天不超過十塊錢。他們不知道,如此低廉的標準,在北京根本無法生存。四個人就這樣到了北京,顯然他們把什麼都計算錯了,北京人通常隻到正規的瓷器店買瓷器,對擺在地攤上的貨色一向心存疑慮。四個青年碰壁後,便分兵幾路,吳軍開始跟著人去做室內裝修,當小工。蔡陽到了早市,靠著身上的四百塊錢販菜賣菜。李建平去了建材城,做了一名搬運工。高小麥為水站蹬三輪送純淨水。

盡管四個陝北青年各奔東西,但為了省錢,他們還是住在一起,四個人租了一間9平方米的小房。為節約開支,他們不管多遠,每晚都堅持回到自己的住地做飯吃。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然而兩年後,他們都有了起色,農民蔡陽在早市上已經成了蔬菜批發商。吳軍也有了自己的小裝修隊。高小麥竟然自己辦起了送水站……

他們不但比普通的北京市民過得好,而且都明確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向,很有奔頭。雖然說不上是雄偉的事業,但他們發展得如此迅速,還是讓人感到前途無量。

大約是在四個陝北青年進京的同時,七位北京青年開始了奔赴陝北的闖蕩。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其中兩人拿過世界大學生發明獎,五人有自己的發明專利,總之都是佼佼者。在他們身後,還有大牌的讚助商支持,隻要有好的選題,賺錢的項目,一切便不在話下。

七個人馬不停蹄,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跑遍了陝北,吃喝住行花掉了5萬元。考察調研了19個項目,可行性報告寫了27份。然而經過左右衡量,仔細分析,他們總是覺得這些項目各有不妥,不是風險太高,就是投資成本回報太慢,其中有兩個項目,在他們的憂慮中,又被當地人先行一步立了項。

定不下適合的項目。他們在陝北一共呆了9個月,花掉資助費14萬元。最終放棄陝北,兩手空空地回到北京。

同樣都是青年人,陝北青年出門闖蕩,重在行動,及時調整自己,無條件地迎合市場需要,一步步邁得都很紮實,雖然所幹的算不得什麼豐功偉績,卻在最短的時間裏體現出了個人的最大價值。北京的幾位高才生,雖然頭腦裏裝滿智慧,才華橫溢,卻在無盡的算計與斟酌中喪失了一個又一個機會,放著優厚的條件,無功而返,勞民傷財。

人生在世,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同樣的。在同等的時間裏,有人早早地擁有了自己該擁有的,有人卻在掂量、計算中消耗掉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一名哲人說得好:“天下並不缺少有才有智的聰明人,他們的複雜往往使他們並不一定能幹成事,倒是缺少一步不停、勇於實踐的簡單者。”

英國的設計師凱迪,一直夢想著蓋一座世界最高的頂尖級建築,這是他畢生的理想和追求。為此,他準備了數十年關於高層建築的理念,又鑒定了什麼樣的材料最為合適,圖紙畫了上萬張。在他無休止的推敲與拖延中,美國、新加坡等國先後蓋起了自己的摩天大樓。凱迪到死也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他的理想還是一堆圖紙。

像凱迪這樣,由於完美的算計而最終隻能為自己留下遺憾的人,天下真是太多了。凱迪在自己的遺囑中告誡人們:不要總在自己的圈圈裏打轉轉,世上沒有被計算到最完美、最精確的事物。上帝從來也沒有把萬無一失、一切到位的福分交給人類,你總要去實踐,總要在差不多的時候,趕緊邁步前行。一味地計算,會使你和世界都變得複雜難辦,好事也會變得一團糟。更可怕的是,如此的計算,除了一無是處,最終還會無情地吞掉你的生命,讓你一生積攢起來的精華枯萎凋謝。

世上有多少本可能成為英雄豪傑的人,他們都是誤在了由於“算計權衡”的拖延中,他們共同犯的錯誤,就是對事物斟酌的時間過於漫長,把利益得失估計得過於細致。天下事,並非是在人們的頭腦中計算出來的,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注重才能的積累遠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為它是每個人最厚重的生存資本。

打開你觀念的抽屜

●千高原

一天,報社的一位年輕記者去采訪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年輕人很珍惜這次采訪機會,作了認真的準備。因此,他與鬆下幸之助先生談得很愉快。

采訪結束後,鬆下先生親切地問年輕人:“小夥子,你一個月的薪水是多少?”

“薪水很少,一個月才1萬日元。”年輕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很好!雖然你現在的薪水隻有1萬日元,其實,你知道嗎,你的薪水遠遠不止這1萬日元。”鬆下先生微笑著對年輕人說。

年輕人聽後,感到有些奇怪:不對呀,明明我每個月的薪水隻有1萬日元,可鬆下先生為什麼會說不止1萬日元呢?

看到年輕人一臉的疑惑,鬆下先生接著道:“小夥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爭取到采訪我的機會,明天也就同樣能爭取到采訪其他名人的機會,這就證明你在采訪方麵有一定的潛力。

如果你能多多積累這方麵的才能與經驗,這就像你在銀行存錢一樣,錢存進了銀行是會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會在社會的銀行裏生利息,將來能連本帶利地還給你。”

鬆下先生的一番話,使年輕人茅塞頓開。

許多年後,已經做了報社社長的年輕人,回憶起與鬆下先生的談話時,深有感慨:對於年輕人來說,注重才能的積累遠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為它是每個人最厚重的生存資本。

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100次鞭撻還深刻。

三條忠告

●謝婧

一次,一個獵人在森林裏捕獲了一隻非常奇特的鳥,它會說話。

鳥兒掙紮著說:“你放了我吧,我能說70種語言,非常聰明。隻要你放了我,我將給你3條忠告。”

“你先告訴我,”獵人回答道,“我發誓我會放了你。”

鳥兒同意了。

“第一條忠告是,”鳥兒說道,“自己做的事做完之後,就不要後悔。”

“第二條忠告是:不管什麼人告訴你一件事,如果你認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第三條忠告是:不要輕易爬高,如果爬不上去千萬不要費力去爬。”

說完後,鳥兒對獵人說:“我對你的忠告就是這些。該放我走了吧?”獵人想想自己的誓言,把鳥兒放了。

這隻鳥兒飛起後落在一棵大樹上,衝著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並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聰明。我的嘴裏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它讓我這樣聰明的。”這個獵人聽完後,狠狠地捶了捶自己的腦袋,後悔不迭: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它聰明的根本原因呢?他想再次捕獲這隻鳥,於是跑到樹跟前往上爬。但是那樹實在是太高了,爬到一半時,他不小心一鬆手就掉了下來,摔斷了雙腿。

鳥兒嘲笑他並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告訴你的忠告你全忘記了。你相信像我這樣一隻小鳥的嘴裏會有一顆很大的珍珠,你忘記了第二條;你把我放了,又後悔,你忘記了第一條;你不甘心,又爬上樹來抓我,你忘記了第三條。你摔斷雙腿是咎由自取。”鳥兒撲打著翅膀,接著說道:“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100次鞭撻還深刻。”說完就飛走了。

扣掉你1分,你還有前進的餘地,要是給100分,你就走到頭了,你還有發展嗎?

永遠的99分

●英濤

李博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的許多玉雕作品都被作為國寶級禮品,由國家領導人贈送給尊貴的外賓。他的瑪瑙作品《無量壽佛》曾獲百花獎的金杯獎,是頂級作品。入行45年了,他說自己的工作是完善玉石,去除玉石的瑕疵。他在雕琢著玉石,玉石也同時在雕琢著他自己。

1958年,李博生到玉雕廠工作,第一次進廠,他看到的是好幾位玉雕師光著膀子汗流夾背地打磨玉石的場麵。他因此知道了做玉雕不光是雕刻那麼簡單,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自己做到最好。琢玉三年,他出師了,好幾位高級工圍著他的一件作品作評判。他充滿自信,看見評委們也是頻頻點頭。分數打出來了,評委們卻隻給了他99分。他很不服氣,說你們為什麼要扣掉我1分,明明可以打100分的。一位老工人評委對他說,扣掉你1分,你還有前進的餘地,要是給100分,你就走到頭了,你還有發展嗎?李博生恍然大悟,從此,他不再滿足自己,而是執著地走更艱辛的探索、創作之路,為一件作品,常常嘔心瀝血,甚至累得生病住院。3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進入了頂級玉雕大師的行列。



終於,4隻鬣狗拖著疲憊的身體一步一搖地離開了怒目而視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咬斷後腿的狼

●陳金雲

丹尼斯是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成員,為了搜集狼的資料,他走遍了大半個地球,見證了許多狼的故事。他在非洲草原就曾目睹了一個狼和鬣狗交戰的場麵,至今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極度幹旱的季節,在非洲草原許多動物因為缺少水和食物而死去了。生活在這裏的鬣狗和狼也麵臨同樣的問題。狼群外出捕獵統一由狼王指揮,而鬣狗卻是一窩蜂地往前衝,鬣狗仗著數量眾多,常常從獵豹和獅子的嘴裏搶奪食物。由於狼和鬣狗都屬犬科動物,所以能夠相處在同一片區域,甚至共同捕獵。可是在食物短缺的季節裏,狼和鬣狗也會發生衝突。這次,為了爭奪被獅子吃剩的一頭野牛的殘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發生了衝突。盡管鬣狗死傷慘重,但由於數量比狼多得多,很多狼也被鬣狗咬死了,最後,隻剩下一隻狼王與5隻鬣狗對峙。

顯然,狼王與鬣狗力量相差懸殊,何況狼王還在混戰中被咬傷了一條後腿。那條拖拉在地上的後腿,是狼王無法擺脫的負擔。麵對步步緊逼的鬣狗,狼王突然回頭一口咬斷了自己的傷腿,然後向離自己最近的那隻鬣狗猛撲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斷了它的喉嚨。其他4隻鬣狗被狼王的舉動嚇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更加吃驚的莫過於躲在草叢裏扛著攝像機的丹尼斯。終於,4隻鬣狗拖著疲憊的身體一步一搖地離開了怒目而視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你比他快了5分鍾,在成功的路上,這就是輸和贏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你在行動,而他卻在等待。

輸贏的距離

●若風塵

順利進入這家單位的複試,我反而感受不到一絲輕鬆,因為我發現對手——一位姓王的先生實在是太優秀。而這家單位招聘的業務主管,隻能是一人。

工作人員對我們說,總經理讓你們去8樓一趟,805房間,他在那裏等你們。

我和那位姓王的先生幾乎同時走到了電梯口。天!人真是太多了,有跑業務歸來滿臉大汗的小夥子,有一臉焦急的客戶,把兩個電梯口堵得水泄不通。一撥人進去,又一撥人過來。照此速度,沒有十分鍾是上不去的。“我可要上去了。”焦急萬分的我對站在最外麵鎮定自若的王先生說。“你的意思是……哦!”他一下明白了,頗有風度地說:“請便吧!”很顯然,他怕登樓的狼狽模樣影響了他的形象。

1樓、2樓、3樓……爬到8樓時,我已氣喘籲籲。抹去額頭上的汗水,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我推開了房門,然後和總經理禮貌地握手問好。“你是步行上來的吧?”總經理看了我一眼微笑地問。我隻得點頭,心想完了,還是給瞧出來了。這時,門外響起了有節奏的敲門聲,是王先生。然後,他與總經理談笑自如地閑聊著。

三天後,我接到了那家單位的通知,並如願以償地擔任了主管職位,太優秀的王先生卻意外地落選了。

當我詫異地問及個中緣由時,總經理微微一笑說:“原因很簡單,你比他快了5分鍾,在成功的路上,這就是輸和贏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你在行動,而他卻在等待。”

你也可以利用借來的錢成就事業。

隻有自己能給自己創造財富

●楊道軍

1852年,日本一名27歲叫角田式美的青年人從廣島初闖東京,除了年輕和力氣外,一無所有。但他卻必須養活全家五口人,於是他隻得去推銷、捆包、什麼都幹。1854年,角田式美在上板橋車站附近租下了25坪空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些木材,請了木工,蓋了一間六槽席小屋。隨後,他又從地主那借了一塊土地,建了一幢房子,以比市價低的價格很快就賣了出去賺了一筆錢。以後他又用這種方式建了賣,賣了建,進行經營。1855年,上板橋車站附近有了角田式美事務所和角田式美住宅區。他便改名為“角田建設”,就是今天聞名世界的角田建設的創始人。

美國商場上的“混世院王”丹尼爾·洛維格也是這樣一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洛維格在失敗的折騰中領悟了一個道理:要發財最好采用別人的錢來賺錢的“魔法”,他後來成為了有名的大富翁。他是這樣做的:先貸款買一條普通的舊輪船,然後將它改裝為油船,包租出去。他找到了大通銀行,想盡了一切辦法,得到了一筆貸款。他用這筆貸款又買了條老貨船,並改裝成油輪,租了出去。然後,他又用這條船做抵押,又到銀行再借得貸款買了另一條油輪,並把它租出去。然後他又用這條船做抵押,又到銀行再借得另一筆貸款,接著又買雜貨船改裝成油輪後出租。如此不斷發展,若幹年過去了,洛維格不斷地貸款、買船、出租,生意越做越大。每當他還清一筆貸款便意味著有艘船隻名正言順地變成了他的私產,租金收入也不再作為還債款存入銀行而是洛維格的私有財產了。他有了錢,銀行信用狀況也好了。他仍用這個“魔法”,借錢生錢,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成為大批財富的擁有者。你也可以利用借來的錢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