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成功的奧秘(2)(1 / 3)

空間的價值

●西嶺雪

故事發生在美國北部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在新世紀的今天仍然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和上個世紀的建築格局,因而成為一個旅遊懷舊的好地方。深知小鎮發展根本的人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維護小鎮的風貌,甚至換一片屋上的瓦也要經過全鎮推舉出來的長老會的審查。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小鎮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小鎮的商業設施已不能滿足遊人的需要。有兩個洞察這一商機的年輕人——約翰和傑克分別向長老會提出了申請:他們要在小鎮上建一個超市,用來向人們提供日用品和旅遊紀念品。

長老會經過反複磋商,終於同意了這兩個人的要求,但卻附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超市必須建在距離小鎮10公裏以外的地方,以免破壞小鎮的格局。

約翰和傑克馬上籌集資金,開始建造自己的超市,他們深知,要想賺到更多的錢,就必須想盡辦法戰勝對手。約翰曾到過一些大城市,了解規模對於一個超市的重要性,因此,他充分利用了長老會給予他的這塊土地,建成了一所豪華的超市,並盡可能使店裏貨物種類更齊全。而傑克卻隻使用了土地的一半建成了自己的超市。當然,由於規模經營的關係,店裏的貨物遠沒有約翰的種類齊全。約翰暗自高興:這次我可要賺大錢了。

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約翰意料,兩家超市同一天開張,經營狀況卻出現了一邊倒的現象:大部分遊客和小鎮上的人都湧進了傑克的超市,而約翰這邊卻很蕭條。盡管約翰使出了渾身解數,又是有獎銷售,又是歌舞表演,最終也未能扭轉自己破產的命運。

破產的約翰決定遠走他鄉,在臨行前,他拜訪了自己的對手,並對傑克說:“我承認我的失敗,但我想知道,我究竟輸在哪裏?”

傑克微笑著對約翰說:“在經營超市的經驗上,你比我強,所以你在那塊土地上蓋出了盡可能大的一個超市,但是,我親愛的朋友,你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裏距離遊客的觀光地——我們的小鎮還有10公裏的距離,所以,無論是觀光的遊客,還是返回的遊客,甚至是小鎮上的居民,他們都是駕車前來,所以,我為他們留出那片空地——停車場,這使他們對我心存好感,而這也就成為了他們到我超市購物的基本理由。所謂於人方便,自己方便,那片空間的價值就在於此!”

一個人若隻是關注目標本身,而很少關心目標實現的過程,過程當中的許多本可以唾手可得的美妙之處,就會被無情拋棄。

過程與目的

●陸勇強

英國機械專家布利阿裏是位和武器打交道的人,他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琢磨槍支的性能和構造上,但他最大的成就不是發明了什麼武器,而是發明了與武器毫不相幹的不鏽鋼餐具。

布利阿裏為了解決槍膛用材硬度不夠的問題,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合金鋼,進行耐磨和耐熱的試驗。由於品種繁多,試驗時間被拖得很長,試驗場地上很快被各種合金鋼堆滿了。

布利阿裏在清理場地時,發現了一塊鋥光雪亮的鋼材,他分析了這塊鋼材,發現它並不適合用在槍支上,但就在要拋棄的時候,他突然覺得這麼漂亮的材料沒有派上用場太可惜了。他看到了試驗室裏暗淡無光的餐具,心想:“如果把這些材料用來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嗎?”

因為這個念頭,布利阿裏成為了一位不鏽鋼餐具推銷商。數年後,不鏽鋼餐具開始進入家庭。

當布利阿裏獲得極大收益的時候,不鏽鋼材料的發明者、德國人毛拉不禁感歎:“我把它扔到了垃圾堆,怎麼沒有想到它可以成為餐具呢?”

一個人若隻是關注目標本身,而很少關心目標實現的過程,過程當中的許多本可以垂手可得的美妙之處,就會被無情拋棄。

他為有這樣一個女兒而自豪,臉上天天掛著笑。

自強的我

●陳超

在我看來,我家最美滿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隱約感到家裏彌漫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氣氛。

記得去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家裏來客,問起我的情況。爸爸苦笑了一下說:“現在還挺好,各科成績都在九十分以上,要是個男孩子,一定能考上大學,可是女孩子……”我聽了爸爸的話,心裏像被針刺了一下似的,心裏暗暗地想“這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太可怕了,就連爸爸這樣的教師……女孩子怎麼就不能像男孩子一樣大有作為呢?花木蘭、郎平、居裏夫人不都是女的,爸爸為什麼想不到呢?爸爸認為女孩子不行嗎?我非要出這口氣不可,男孩子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我不但要用我的實際行動打破傳統的觀念,而且還要讓爸爸媽媽覺得我就是家中的‘男孩兒’——我要自強!”

從那以後,我更加刻苦。不論是寒冬的早晨,還是盛夏的夜晚,我都孜孜不倦地學習,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出色。每當拿回成績單的時候,我總是帶著勝利者的微笑對爸爸說:“全班三十多名男同學的成績都在我後麵!”這時爸爸笑著說:“我希望我的女兒比男孩子強。”

不僅在學習上,就是在家務勞動中,我也從不讓爸爸覺得我是女孩子,沒力氣。爸爸挑煤我撮煤,爸爸抹牆我端泥。有一次,我把六百斤白菜下到窖裏,手被繩子磨出了血泡,臉被鐵絲劃破了,汗水流到劃破的傷口上,火辣辣的。但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因為我又為爸爸做了一件男孩子應該做的事,讓他感到家中有一個“潑小子”。

在生活上,我從沒在個人打扮上浪費過時間,我討厭塗脂抹粉,穿紅戴綠。鄰居的阿姨對我爸爸媽媽說:“你們家小超真是托生錯了,像個‘假小子’。”聽了阿姨的話,我心裏一陣快慰,爸爸、媽媽也會心地笑了。

歲月在流逝,今年我已經十五歲了。由於我很多方麵都像男孩子,所以爸爸媽媽不再因為沒有男孩子而苦惱,特別是爸爸,近幾年常在鄰居、親戚、朋友麵前誇我,他為有這樣一個女兒而自豪,臉上天天掛著笑。

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成長中必須知道的故事

●中溪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枝箭。

父親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佩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的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落馬而斃。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當鳴金收兵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枝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枝折斷的箭。

我一直持著枝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撿起那柄斷箭,沉重地歎一口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枝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棲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當感覺到自己的高度不夠時,借肩膀給別人用一下。你借出的肩膀會為你贏得新的高度。

他的肩膀你的高度

●查一路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六隻猴子分別關在三間空房子裏,每間兩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樣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

第一間房子裏的食物就放在地上;

第二間房子裏的食物懸掛在屋頂上;

第三間房子裏的食物則分別從易到難掛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幾天後,打開房間發現,六隻猴子的生存狀況迥異:

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一死一傷;

第二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全死了;

唯獨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安然無恙。

原因不難明白。擺放在第一間房子地上唾手可得的食物,激起膨脹的私欲,讓兩隻猴子大動幹戈,結果非死即傷;第二間房子裏懸掛在屋頂上高不可攀的食物,讓兩隻猴子在無望中,互相感染著悲觀的情緒,彼此孤立地在饑餓和絕望中死去;隻有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在獨自跳躍取食難以奏效時,同時想到了對方。於是,一隻猴子站在另一隻猴子的肩上,取下食物,兩隻猴子在“疊羅漢”的過程中,驚奇地發現了一種新的高度,這種高度讓它們得以飽食、生存,以至後來離開這間屋子仍然相親相愛。

其實,人與人相處,也有類似六隻猴子的景況。互相撕咬和孤立,都會加速災難的來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當感覺到自己的高度不夠時,借肩膀給別人用一下。你借出的肩膀會為你贏得新的高度。你的存在,無形中就成了他人存在的重要前提。當困難襲來時,需要記住的是:你需要他的肩膀,他需要你的高度。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對它太關照了,就培養了它的惰性。一棵草,一棵樹,一個人,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就能造就怎樣的命運。

把根紮深

●李雪峰

兩個人都在荒漠上種下了一片樹苗。幼苗成活以後,其中一個人每隔三天,都要挑水到荒漠中來,一棵棵地給他的那些樹苗澆水。

而另一個人呢,就悠閑得多了,樹苗剛種下去的時候,他來澆過幾次水,等到那些樹苗成活以後,他就來得很少了。

過了兩年,兩片胡楊樹苗都長得有茶杯那麼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風從大漠深處嘶吼,卷著一柱柱的沙塵來了,滂沱大雨下了一夜。

第二天風停的時候,人們到那片樹林看,不禁十分地驚訝。原來辛勤澆水的那個人種的樹幾乎全被暴風雨給刮倒了,有許多的樹幾乎連根拔起,而悠閑的不怎麼澆水的那個人的林子,除了被風撕掉些樹葉和折斷一些樹枝外,幾乎沒有一棵被風吹倒或吹歪的,大家都大惑不解。

那人微微一笑道:“那位朋友的樹那麼容易被毀,就是因為他澆水施肥太勤了。”人們更迷惑不解。

那人頓了頓歎了口氣說:“經常給它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紮,隻在地表淺處盤來盤去。而我之所以在樹活後,不怎麼理睬它,是因為沒有了水和肥料供它吮吸,它就不得不拚命地向下紮根,穿過沙土層,去吸取地底深處的水分和營養。有那麼深的根,自然就不會被風刮倒。”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對它太關照了,就培養了它的惰性。一棵草,一棵樹,一個人,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就能造就怎樣的命運。

由此,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許多偉人幼年困頓,卻終有所成。而不少幼年幸福的人,卻一生平庸。對我們來說,年少時的甘苦不可選擇,我們卻可以選擇怎麼對待自己。

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永遠比別人的看法、甚至嘲笑要重要。

確立屬於你的自我形象

●楊小雲

要成為一個完整的、受尊重的人,首先要確立屬於你的自我形象。

所謂自我形象,指的是“我們如何看自己”。

也就是說,確立自我形象之前,必須要先深入地了解自己,同時清楚地了解生活的順序。

若是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又因拿不定主意而生氣,這樣的自我形象必然很差。如果一個人自我形象低,他一定不會看重自己,這猶如惡性循環,令人感覺窒息、無力。

但若你明白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並且勇於表達,即使被嘲笑,時間長了別人就會接受並習慣於你獨特的風格,反而會按著你的模式和你交往。

著名的宣教醫生史懷哲的故事,就最能貼切地表現個中真意。

史懷哲小時候,有一天同伴們提議下課後上山去抓鳥,史懷哲不想去,但又怕同伴笑話而不敢拒絕,最後他還是去了。

大夥爬上小山,來到一棵大樹旁,隻聽樹上群鳥齊唱,同伴們興奮地裝石上弓,個個蓄勢待發,打算好好發石射鳥。

就在這時,遠方教堂的鍾聲響起,悠揚的鍾聲與鳥語齊鳴,彙成一種猶如來自天堂的優美音樂,令他感動不已。

突然,他跳起來把鳥群全部逐散,在同伴的一片驚愕中,跑下山,跑回家。

從那天起,他明白了一件事:尊重生命,要比被別人嘲笑更重要。

也在那一天,他清楚地了解到屬於自己的優先順序。

每個人都應當排出屬於自己的優先順序,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永遠比別人的看法、甚至嘲笑要重要。

隨波逐流,任意浮沉在別人的標準中,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過分小心別人的評價,隻會令你的自尊越來越低,屬於你的自我形象,便永遠一片模糊。

發展並確立屬於你的自我形象,讓自己成為獨特的人,生命的意義便呈現出全新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