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再試一次(1)(2 / 3)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青年人了解一切。

十全十美的條件是無所事事,十全十美的目標是永葆青春。

隻有偉大的風格大師才能成功地做到朦朧模糊。

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

第一與第二的區別

●佚名

大學時代,給我們上課的李教授經常會有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提問。

有一次,李教授問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兒科的問題也搬到了大學課堂?大家當然不屑一答,僅用最低的分貝附和:“珠穆朗瑪峰。”

誰知教授緊緊接著追問:“世界第二高峰呢?”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爭辯道:“書上沒有見過!”教授不置一詞,再問:“那麼,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不料,此次沒有人敢回答了。當然不是忘記了加加林,而是因為大家知道教授的下一個問題,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個人是誰。於是,教授又自鳴得意地提了幾組類似的問題。非常寄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卻幾乎沒有人知道。

李教授很高興,似乎成功地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卻莫名其妙,不知教授在玩什麼花樣。幸好教授轉過身,黑板上飛快出現一行宇: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原來,教授是在鼓勵我們要永爭第一呀!

教授接著陳述了他的一項實驗結論。15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學生毫無順序地進入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複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麵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十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勸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教授還講到他被很多大型公司視為”人才伯樂”的原因,就是應用了這個結論。教授受托為某公司招聘人才時,總會讓那些應聘者莫名其妙地選座位。教授淡然一笑:“其實,那些應聘者知識實力相差無幾,我哪裏知道誰是幹裏馬,我不過知道誰愛坐前排罷了。”

原來自己變了,世界也就變了。

絕地開花

●羲水

一個叫約翰遜的47歲的美國人因為謀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被關押在加利福尼亞州佩利坎灣監獄,逼仄的牢房用水泥建造,沒有窗戶,光亮和聲音一並被關在門外。

約翰遜罪有應得,他應該懺侮,用心改造靈魂。不知道他的內心世界起初有怎樣的波瀾起伏,後來又怎樣地安寧向善,他現在仍是一名囚徒,不過卻多了一個身份——“監獄畫家”。通過他的畫作,人們看到了他曾經的狂亂、回憶和渴盼,了解到他的仟悔是真誠的,他的靈魂也正日益潔淨。

徹底改變約翰遜絕望、晦暗心境的竟然是一小包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的牌子叫做m&m's。名氣雖沒可口可樂大,卻也是美國人很得意的名牌。m&m's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有各種顏色。

約翰遜每月可以從獄外訂購10小包m&m's巧克力。剛開始,他也僅僅是把它當做零食,至多還把它當做一種小小的玩具,從中得到一點兒樂趣。後來他有了奇思妙想,他拓展了它的用處,也拓展了自己的心靈世界。他把這些巧克力放在原來裝果凍的盒子裏,加水讓它們溶化,這樣就得到了不同顏色的顏料,加以調配,顏色會更加豐富多彩。他用塑料包裝紙製成了畫筆,將空白明信片當成了畫布,然後利用m&m's這種“可食顏料”,開始了他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夢想。

人們後來看到的約翰遜的作品全部是抽象畫,色彩無比鮮豔,跟監獄的水泥灰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人評論說他的用色像大名鼎鼎的凡·高。他的畫風呢,有時像德庫寧,有時像馬瑟韋爾,還讓人聯想起波洛克。令人驚奇的是,約翰遜的畫作從用色到風格都頗有創意和特色,既不老套,也不笨拙。約翰遜別出心裁的繪畫被稱作m&m's畫種,引來不少效仿者。去年,他的25幅m&m's作品在墨西哥的一個城市展出,當天即售出6幅,每幅500美元。許多媒體都作了報道,《紐約時報》甚至用了將近一整版的篇幅進行報道,並刊發了“監獄畫家”的照片和3幅畫作。

被判終身監禁,就好像把一個人放在人生的絕地,但是約翰遜在小小的巧克力上看到了希望的光亮、敞開的空間和多彩的世界。讓食品變成顏料,他創造了奇跡,也拯救了自己,重新贏得了尊嚴、安寧和快樂。這一切也許來自當初的靈光乍現,更源自心靈的不死和靈魂的向善。在經曆了一段漫長而痛苦的旅程後,一個迷失的靈魂找到了美好、潔淨的歸宿,自然能夠在絕地開出美麗、安寧的花來。

原來自己變了,世界也就變了。阻礙絕地開花的不是其他,而是心靈的枯竭和靈魂的迷失。

當你努力一次沒有成功,那就再來一次吧!

比釘子還硬的意誌力

●佚名

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那生命中什麼是最堅硬的呢?

福利家族的創始人——理查德·福利,是查爾斯一世時期斯坦布裏奇附近的一個普通居民。那個地方是英國中部城市製鐵業的中心,理查德就是這個行業中一個製造釘子的工人。他天天觀察,發現當時用鐵棒製釘子的工序非常笨拙,浪費了很多勞力和時間。當更廉價的釘子從瑞典進日以後,斯坦布裏奇地區的釘子迅速失去了市場。瑞典人之所以能將釘子的成本降下來,是因為采用了分裂機和其他機器。而英國人還在采用繁雜的工序,人工準備製作釘子的鐵棒。

理查德·福利弄明白這些之後,決定改革製釘工序。他突然從斯坦布裏奇失蹤了,很多年人們都沒有他的消息,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裏。理查德·福利怕萬一失敗,無顏麵對家人與鄰居,就沒有透露去向。理查德身上沒有多少錢,他還是想方設法到達了港口城市赫爾。他在一艘開往瑞典的輪船上找了一份工作,抵消船票。他身上僅有的值錢的東西是一把小提琴。到達瑞典後,他沿途乞討,來到烏普薩拉附近的丹內馬拉煤礦。他是一個很好的音樂師,也是一個很樂觀的家夥,那些礦工很快就喜歡上了他。他進入鐵礦工作,幹最累的活兒,抓住一切機會,細心觀察,偷學鐵棒分裂的工藝。達到目的後,他又從鐵礦失蹤了,礦工朋友們沒有一個知道他的去向。

其實,理查德·福利回到了英國。把失蹤以來的收獲告知了城裏的富商奈特先生和另一些有錢的人,充滿信心地向他們籌集資金,建造工廠和機器,以便采用新的鐵棒分裂技術。工廠建成,機器開動後,他們卻發現根本無法分裂鐵棒,大家都很惱火。福利再一次失蹤了,人們以為這次他是永遠失蹤了,但他這次失蹤並非因為懼怕失敗所帶來的恥辱和債務,像第一次失蹤一樣,他仍然是去找鐵棒分裂的秘密。

他又來到瑞典,又帶著那把快樂的小提琴出現在礦工朋友們麵前,大家都很高興他的重新出現。這一次,他們把他安排到鐵棒分裂廠。這裏的人以為福利什麼都不懂,隻會拉拉小提琴,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知道他一趟一趟跑來是幹什麼來了。

福利悄悄獲得了鐵棒分裂的真正秘密,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樣魯莽,而是仔細檢查了整個工作流程,發現了以前失敗的原因。他對那些機器做了很多繪圖和記錄,雖然他從來沒做過這樣的圖紙,但是還是想方設法把那些東西畫了下來。當他確信自己的觀察沒有差錯,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那些機器的奧妙之後,他又一次失蹤了。

他回到英國,那些機器便正常運轉了,朋友們大為驚訝。後來,通過精湛的技術和勤奮的工作,他創下了巨大的財富,把生意推廣到了其他城市和地區。

當機會將去未去時,不要被暫時的挫折擊倒,鼓起勇氣,再試一次!

再試一次

●王戈

高三上學期,學校召開“招飛動員大會”,號召全校理科畢業班男生踴躍參加空軍組織的招飛體檢。同學們躍躍欲試,誰都可以報名,但誰都沒信心。因為自我校成立以來,年年參加飛行體檢,卻從來沒有人被錄取過。大家都知道招飛體檢要求之嚴、標準之高非我們這些鄉下孩子所能達到。但是,我們這些正處在做夢年齡的大男孩哪個不向往駕著戰鷹遨遊藍天,當一個威風凜凜人人羨慕的空軍飛行員呢?就算通不過,也要去試一試!

於是我和同學一起報了名,也輕而易舉地通過了學校和南陽地區組織的初檢。這沒什麼可高興的,因為每年都是初檢通過一大堆,到全麵體檢時全縣隻有兩三個甚至全軍覆沒。

盼望已久的全麵體檢終於來臨了。我們乘長途汽車來到省會鄭州,準備參加激烈的角逐。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農村的我第一次來到繁華的大都市,簡直驚呆了,高樓大廈,霓虹閃爍,這樣精彩的世界,我卻隻能坐在車上看看!“要是我能當上飛行員……”心裏想著,暗暗為自己鼓勁:一定要全力以赴!

遺憾的是我的美夢還沒做到一半就徹底破滅了。當我坐上電動轉椅邊擺頭邊轉動了60圈後,就感到天旋地轉,頭暈目眩,甚至還惡心,不多時就冒冷汗,嘔吐。體檢的女軍醫遺憾地對我說:“小夥子,看來你不適合開飛機,要知道開飛機是不能有任何差錯的。回去好好讀書,考別的大學也一樣。”

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默默地走回住處,對帶隊老師說我想一個人先回去。當晚我就坐火車到南陽,又轉乘汽車回到學校。

回到課堂我無心學習,雖然失敗是意料中的事,但我仍覺得不甘心。一天後,我隱約感到自己的身體狀態比體檢時好多了,會不會是因身體不舒服而遭淘汰?我清楚地記得體檢前一天晚上由於感冒,便吃了一粒康泰克。天哪,如果真是因為這,那我就太虧了!

正當我呆呆地抱怨命運的不公時,一個念頭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請求複檢!這在當時大多數人的眼裏,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玩笑。我自己也覺得是。因為除了帶隊老師,沒有一個人能幫我說得上話,而帶隊老師的作用在體檢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我已經回來了,等我再趕去,說不定都結束了……但所有這些統統被我越來越強烈的念頭壓倒了:我一定要再試試!當機會還沒有完全溜走時,我還可以回去,衝過去抓住它!

我立即找來一張稿紙,給主檢官寫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主檢官同誌,我從700裏外借路費趕來,因為我的一生中這樣的機會隻有一次,所以我要珍惜,請再給我一次機會……”

中午下了課我就向同學借了80元錢,懷揣那封信,下午從南陽坐火車,晚上趕到鄭州。

到達住宿地點華豫賓館後,卻被告知我們縣的帶隊老師和學生剛剛退房返校,這下傻眼了,本來還指望他幫我說說情的。沒辦法,隻好先找地方住下。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趕到體檢中心,一位學生告訴我:“你們南陽地區的體檢早結束了,現在是漯河和許昌地區。”又一記悶棍!這下難度更大了。

我鼓足勇氣,硬著頭皮敲開了主檢官的辦公室。年紀較大的主檢官和幾名中年軍官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由於緊張,我結結巴巴地無法流利表達。幸虧我早有準備,從懷裏掏出課堂上寫的那封信,遞給那位老者。老者看完信後遞給另一位軍官看,並微笑著問:“主檢官同誌,怎麼樣,能否再給一次機會?”軍官點點頭:“那好吧。”

聽到這句話,我欣喜若狂。主檢官叫來一位年輕的軍官,吩咐:“把這個叫王戈的學生的體檢表找出來,再讓他試試。”於是,我的體檢表又被從一堆行將銷毀的廢紙堆中扒了出來。

如我所料,轉椅輕鬆過關,之後我一路過關斬將,幾乎全是綠燈,毫無阻攔地通過了全麵體檢。3天後我一個人凱旋返校,同學們都伸出大拇指:“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就憑著那勇敢的再試一次,我考上了空軍飛行學院,幾年後我有幸成為一名空軍軍官。

當機會將去未去時,不要被暫時的挫折擊倒,鼓起勇氣,再試一次!

隻要撥開遮住心靈的迷霧,眼前自然會湧現一片光明,努力地朝前走去,就會走出一條大路……

隻要心路不被迷霧遮住

●崔修建

一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幾度求職均告失敗,兜裏的錢幾乎花光了,連公共汽車的車票也買不起了。這時,熱戀的女友又突然離他而去了。一連串的挫折,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沮喪之中,他一度感覺到前路茫然,活著實在太累。

心中猶存不甘的他,決定再作一次努力,趕赴一家大公司的招聘考試。但那天早上起來時,彌漫天地間的一場大霧,已把整個城市緊緊地包裹起來了,使人們的出行嚴重受阻。

站在能見度極低的一個十字路口,看著打著燈緩緩而行的車流,他心裏盡管十分焦急,卻不敢向前邁步,生怕撞上什麼或被什麼撞上。

正手足無措時,一個小女孩走到他身邊,熱情地拉起他的手:“讓我來帶你過馬路吧。”

他感覺小女孩很有意思,應該是他帶她過馬路的,她卻……但他還是感動地牽起她的手,讓他驚訝的是,小女孩沒有左顧右盼地四下張望,而是輕鬆自如像進入無人之境似的帶他連著穿過了兩條馬路。

得知他要去那家公司,小女孩高興地說他們正好同路。於是,像一對親密的兄妹,倆人拉著手,快樂地穿行在霧靄之中。快到那家公司門口時,他才驚奇地發現——引領自己穿過濃霧、走過大街小巷的小女孩的那雙大眼睛,竟然沒有一點點的視力。

對於他驚詫的疑惑,先天失明的小女孩開心地笑著解釋道:“我是眼盲心不盲啊,我的眼裏沒有迷霧,我的心裏也沒有迷霧,自然會輕鬆自如了。”

小女孩的身影融入了還未散去的濃霧中,他的心裏卻霎時湧入了一縷光明——是啊,隻要撥開遮住心靈的迷霧,眼前自然會湧現一片光明,努力地朝前走去,就會走出一條大路……

於是,他第一次那樣自信地走進了招聘考場,第一次自如地把自己的優秀真實地展示出來。結果,他如願地加盟了那家大公司,並且由此開始成為那座城市裏的一位傑出的成功人士。

多年以後,麵對幾個抱怨人生不如意的年輕人,他深情滿懷地向他們講述了當年那個帶他穿過濃霧的小女孩的故事。末了,他由衷地感慨道——其實,漫漫人生路上,難免會彌漫一些意料不到的濃霧,一時間遮住目光和心靈。這時,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撥開遮住心靈的迷霧,在心裏畫出一條清晰的路,那樣,眼前就會突然一亮,所有的迷霧都會因堅定的跋涉而最終退去。相反,如果心裏的路被迷霧遮住了,縱然有再明亮的眼睛,也會茫然無措的。



永遠要記住,決定權在自己手裏,別人的意見隻能用來參考。

決定權在自己手裏

●佚名

在生活中,當遇到問題時,總會有許多人站出來指指點點,七嘴八舌。有的說這樣做才是正確的,有的說那樣才可行。但作為當事人,切忌被別人所左右,永遠要記住,決定權在自己手裏,別人的意見隻能用來參考。

一位畫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裏展出。他別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筆,並附言:“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作上記號。”

結果畫麵上標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

又過了數日,這位畫家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去畫廊展出。不過這次附言與上次不同,他請每位觀賞者將他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

當他再次取回回時,看到畫麵又被塗滿了記號,原先被指責的地方,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在現實生活中,讓別人的意誌來決定自己生活的人實在不少。人一旦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自我追求和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

其實,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所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不太一樣。但不管怎樣,一個人千萬要有自己的主張,別人的看法對的就要去聽,錯的也就懶得去管它了。隻有堅持自己的主見,才能凸顯出自己的個性,才能與眾不同。要知道,藝術需要個性,生活也需要個性,人一旦沒有個性,就像牆上的蘆葦,風吹兩邊倒,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了。

人隻有在社會上占有為此所需要的地位時,才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才能。

——普列漢諾夫

天生一個麵包師

●佚名

一次事故奪走了父母的生命,年僅19歲的她勇敢地挑起了波廉麵包店的擔子,顯示出非凡的冷靜與自信。一邊在哈佛大學讀書一邊操縱麵包店經營的她說:“我天生就是一個麵包師。”

接掌麵包帝國

2002年10月31日改變了阿波羅尼亞·波廉的一生。

那一天,阿波羅尼亞的父親開著一架8人座的小型直升機飛往私家小島,飛機上還有她的媽媽。飛機失事,警方在離小島200米處發現了飛機殘骸。那時,阿波羅尼亞和妹妹正在巴黎的家中。

聽到這一噩耗,阿波羅尼亞立即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烤麵包。這不是一款普通的麵包,而是每個重4磅,外表裹著一層硬殼的“車輪”式麵包,倫敦的食客們爭先恐後花10英鎊,為的就是能抱一個“車輪”麵包回家。作為著名的波廉麵包公司的繼承人,阿波羅尼亞首先要確保麵包的烤製一天都不能停下。畢竟,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湯姆·克魯斯等好萊塢明星顧客都在等著波廉麵包上桌,還有一位紐約客人提前支付了63000英鎊,為他的兒孫們購買了一生的麵包,每周送一個。

失去父母後不到24小時,阿波羅尼亞就繼承了一家年營業額近700萬英鎊的公司,一夜之間,這個兼職推銷的女孩成為法國最有影響力的烹任帝國的CEO,這種轉變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阿波羅尼亞做到了。“因為她就是波廉,她的血液裏流淌的是麵粉。”阿波羅尼亞的一名員工說道。

波廉麵包店由阿波羅尼亞的爺爺在1932年成立,她的父親於1972年接任。在以後的30年中,他把一個小店打造成為一個麵包帝國,每天銷售15000個麵包。從美國洛杉礬到日本東京的知名顧客在網上下訂單,花上24英鎊,波廉在24小時之內便會把麵包送到顧客的家門口,為了及時交貨,波廉公司專門租用了從巴黎到世界24個地區的空中航線。

阿波羅尼亞繼承了法國的兩家店鋪、倫敦伊麗莎白大街的1個店麵和一個24小時烤製麵包的麵包店。她負責讓23輛貨車把麵包運到法國的各個零售店和首都Roissy機場,飛機把麵包及時送到世界各地。除了經營波廉麵包,阿波羅尼亞還要監督公司其他產品的生產,如胡桃黑麥麵包、餡餅。

提到她父親的名字,阿波羅尼亞有點傷感。當被問及波廉公司的明星客戶時,阿波羅尼亞拒絕羅列名字。但幾分鍾後,她淘氣地承認:“當時我19歲,還是個孩子。我也很好奇,會去翻記賬簿看都寫著哪些名人的名字。”

與麵包一起長大

阿波羅尼亞對麵包充滿著熱情,用她自己的話說:“Ihaveasweetheartforbread。”

小時候,她就在父親的帶領下,捏著麵團玩,看著麵團在烤箱中慢慢“長大”。14歲那年,她親手做出了第一個麵包。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波廉麵包師,必須接受連續9個月的閉關訓練。高中畢業後,阿波羅尼亞推遲一年前往哈佛大學,在麵包店當起了學徒。

從最基本的開始,所有的工序都要學會。要了解麵包的成分,各種成分的用量,如何使麵團成形,對烤麵包之前的各個準備階段的麵團狀況要了如指掌。製作波廉麵包隻用麵粉、鹽、水和一種發酵劑。這種發酵成分不是靠發酵粉,而是特地從上一次的麵團中留下一部分作為酵母,這樣才能保證麵包味的純正。但如何掌握發酵過程便是個大問題,這全憑感覺與悟性,稍不留心的話,就會失之毫厘,謬之千裏。

阿波羅尼亞還要學習烤爐的每個部件,這就好比研究計算機的各個硬件。比如開關,除了那種用木頭當燃料的烤爐外,如何點火可不像按計算機的Power鍵,有點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