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斯威夫特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54年),英國傑出的諷刺作家。早期啟蒙時期的活動家。出身於愛爾蘭都柏林一個貧苦家庭,靠伯父的幫助,於1686年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取得學士學位,1692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701年獲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回英國後任過私人秘書、教士、牧師。他以諷刺作家名世。寫過《一隻澡盆的故事》(1704年)等諷刺名篇。其後經過多年的醞釀,用五年時間完成了最著名的諷刺作品《格列佛遊記》。
《格列佛遊記》總共有四卷,以外科醫生格列佛四次出海冒險的經曆為主線。描述了各國的風土人情。
第一卷敘述了格列佛遇海難後在小人國的奇遇。外科醫生格列佛,從小就相信航海冒險會交好運。1699年他受聘於“羚羊號”,遠航南太平洋。途中遇風暴,船觸礁沉沒,他隻身脫險,上岸便沉睡在草地上。醒來發現自己被緊縛在地上。這裏是小人國利力普特,這裏的人隻有六英寸長。他想掙紮,小人們便用箭猛射,他隻好做了俘虜,被馬拉到京城獻給國王。該國挑選官員是以在懸空的繩子上跳舞的技術好壞而定,很多人不惜摔斷脖頸,拚死一搏。該國兩黨之爭,是由於鞋跟的高低不同而引起的。該國與鄰國不來夫斯古的戰爭,是因吃雞蛋應該先打破大頭還是小頭而引起的。利力普特國王一心想滅掉不來夫斯古,便派格列佛去把敵國艦隊全掠過來。但格列佛不願意,便泅水逃到不來夫斯古,修好小船啟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了格列佛又遭遇海難後,在巨人國的經曆。在家過了一些日子,格列佛又乘“冒險號”再次出海。船遇風暴,漂到巨人國,他被一農民當作玩物送給小女兒玩。為了賺錢,這個農民把他帶到鎮上去表演把戲,累得他奄奄一息,眼看無利可圖便把他賣給皇後。麵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的議會、軍隊、法庭、財政和近百年曆史。但在國王的詰問下,反而顯得英國的製度並不很高明。格列佛思鄉心切,托故來到海邊,睡在小箱子裏。箱子被鷹錯當成烏龜叼了起來,掉進大海。他被一艘船救起,幾經周折與艱辛回到英國。
第三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航海途中遇到海盜襲擊後,在小島的經曆。回家後不久,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在海上遭賊船劫持,他被單獨放在小帆船上,漂流到小島上。一天,他發現空中有一個飛島。飛島上的勒皮他人把他吊了上去。勒皮他人相貌古怪,衣飾奇異,整天沉思默想,擔心天體突變地球爆炸。全國缺吃少穿,土地荒蕪。離開飛島,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總督能召喚鬼魂,格列佛因而見到了亞曆山大、愷撒等古代帝王將相。在與古人交談中,格列佛發現史書上的許多記載不符史實,甚至顛倒是非。而後,他又遊了拉格耐格古國,再經日本回國。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智馬國的經曆。四個月後,格列佛受聘為“冒險號”船長,再次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放逐到智馬國。在這裏他遭到形狀像人,名叫“耶胡”的動物的攻擊,幸虧一匹智馬救了他。“智馬”是一種有理性的馬,是該國的主人。“耶胡”則無理性,淫蕩貪婪好鬥。受到“智馬”各種美德的感化,格列佛決心定居智馬國。無奈主人決定消滅“耶胡”,格列佛由於是一隻有理性的“耶胡”而幸免,但須立即離境。他回到英國,看破紅塵,終生以馬為友。
《格列佛遊記》是斯威夫特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學中最出色的諷刺作品之一。鮮明的虛構與逼真結合在一起,使本書讀起來既引人入勝,又十分令人信服。屬於寓言小說,以裏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各國的風景人情。這本書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對宮廷、議會、司法、軍警及殖民政策的黑暗,都給予了深刻的揭露與諷刺,同時也表達了作家的社會理想。
小說共分四卷,前兩卷情節生動,結構完整,後兩卷比較淩亂鬆散。就寫作藝術而言,《格列佛遊記》想象豐富,情節離奇,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善於把幻想的情節和具體逼真的細節描寫結合起來揭露事實,既能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又使人感到親切可信。
舒爾茨:作品具有穿透性的力量。他對人類充滿了絕望嗎?表麵看是這樣的,但我們認真探究,卻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曼德姆:斯威夫特曾一度控製了英國的政治輿論……(他)智慧和真理的結合,具有權利無法抵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