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仙蹤
原來寧氏一族的江山得自王氏一族。50年前,寧氏先祖在王氏朝廷為官,管理一方州縣,執政頗多建樹,但在當時來看,這隻不過是爛泥灘中的一小塊幹地而已。煙雨國朝政已經糜爛不堪,雖然國家物產豐富,但皇室成員頗多,地方官吏臃腫,整個國家,有一半人吃閑飯,並且奢侈之風盛行,國家大部分物產,都供這些官吏和皇室從別國換取奢侈物品,肆意揮霍。而百姓則造反不斷,整個國家千瘡百孔,朝廷已經基本失去對整個國家的控製。而寧氏在這時橫空出世,禮賢下士,招兵買馬,10年之內,統一了煙雨國,恢複了煙雨國的生機,王氏則黯然退出煙雨國曆史舞台,族人大部分在先前的戰亂中死去,留下的也不知去向。
寧氏執政後,吸取王氏一族經驗,對百姓頗多照顧,又過10年,國家富足,百姓樂業,但寧氏祖先卻因操勞成疾,驟然撒手人世。隨後寧氏兄弟,寧文定,寧武國倉促之間,執掌了煙雨國。北方強國羅泊國見煙雨國百姓富足,又欺負寧氏兄弟執政不久,遂興吞國之念,興兵5萬,南下進攻煙雨。寧武國倉促之間,聚兵一萬,不得已迎戰羅泊。
且說寧武國領兵在煙雨國北邊境重鎮方城駐紮,由於兵力懸殊,不敢冒然進軍,準備以逸待勞,在此地憑借地利,與羅泊國大軍周旋,希望羅泊軍知難而退。但五萬對一萬,寧武國也知道成功的希望不大,自己也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而煙雨國一萬將士則個個對羅泊國這種落井下石的做法非常氣憤,同時感念寧氏10年來的執政之恩,所以大部分人也都同寧武國一樣,準備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衛自己家人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
不日,羅泊國大軍就殺到了方城城下,距離城池30裏安營紮寨,準備來日攻城。當夜,方城內全城戒嚴,沒有寧武國將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城外之人,也不得入城,城內嚴禁閑雜人等隨意走動。整個方城猶如鐵桶一般,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
半夜時分,迷迷糊糊中寧武國卻發現自己的被子不知什麼時候被人拿掉了,整個人瞬間睡意全消,當即從枕下抽出寶劍。此時,一個不大的聲音說道:將軍勿驚,小仙並無惡意。寧武國定睛看時,隻見一個青年,20歲上下年紀,一身青衣,容貌平常,站立當地,給人一種飄忽之感。寧武國10多歲便隨老父征戰沙場,經驗豐富,也算是一員猛將,現在被人悄無聲息潛入大帳,已然大驚,那裏管得了那麼多,挺劍就刺。也不見青年人有何動作,隻是張口一吹,寧武國發現自己的寶劍已然寸斷。這種事情,寧武國隻在傳說中聽到過,那裏會想到今日自己碰到,不禁呆立當場。
但見青年人轉身坐到寧武國書案後的帥椅之上,平聲說道:羅泊國想吞並煙雨國,不是那麼容易的,師傅派我來助你一臂之力。明晚子時,我帶羅泊國大軍主將首級來你大帳,你做好進軍準備。說完,也不等寧武國答應,轉身離開大帳。寧武國追出大帳,隻見門口的親兵持戈站立,士兵巡邏走動,並無異常。但寧武國自己返回大帳,看見地上寸斷的寶劍,才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天亮以後,羅泊國大軍試探性發起了進攻。這種試探性攻擊並不猛烈,無非就是馬隊在城裏弓箭射不到的距離耀武揚威,罵寧武國膽小如鼠,不敢出城迎戰等,然後老遠的射幾隻箭而已,他們這麼做,是想在氣勢上壓倒城裏的寧武國以及煙雨國的士兵,使敵人不戰而怯。寧武國則立即給予了回應,派出了小股部隊,出城反擊。這些小股部隊多的也就百人,少的幾十人,裝備都相當精良,且都是死士。他們出去的目的,就是出其不意盡量多的殺傷敵人,表示煙雨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且這些人出城後,城門立即緊閉。由於報了必死之心,這些人戰力大大提高,往往百人的部隊,能攪動羅泊大軍上千人的大陣,且能殺傷好幾倍於自己的敵人。這也是寧武國的苦心安排,希望羅泊國看到煙雨國軍民抵抗的決心,知難而退。但羅泊國既然發動了攻擊,那裏會輕易就此罷手。而煙雨國的死士確實給羅泊國士兵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到晚間的時候,羅泊國大軍放棄了試探性進攻,準備明天的總攻!
寧武國知道,雖然今天通過死士打擊了羅泊國大軍的士氣,但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並不大,真正的大戰,才剛剛開始。想起昨夜之事,寧武國仍然覺得恍如夢中一般,但這並不影響他今天晚上準備進軍的決心,因為如果那年輕人不來,大不了不出兵,雖說這樣對己方士氣有影響,但到時候就說消息走漏,敵人有了防備,士氣影響也不大。如果那自稱神仙的年輕人來了,並且帶來了敵方大將的首級,那麼今天晚上就可以立即解決羅泊國軍隊。所以,寧武國命令全體將士,今夜人不卸甲,馬不離鞍,隨時準備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