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書香浸潤童年(1 / 2)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名家偉人,都有喜好讀書這一習慣,書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在教學中,大量的閱讀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語彙,拓寬知識麵,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具備較好的語文素質。開展課外閱讀也有利於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紮實,學得活潑。學生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注重課外閱讀的指導,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有動力。一年級上半學期的孩子剛入學,生性好動,沒有幾分鍾能端坐於課堂,識字量比較少,很難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活動。為了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開學拚音教學階段我從故事入手。每天利用中午時間總是繪聲繪色地講述精彩生動的小故事,孩子們一聽老師要講故事,好奇心個個被激發了起來,都會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欣喜的目光。但我故弄玄虛,在他們聽得津津有味時卻戛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我故意講不完整,經常講頭留尾……一個個懸念,吊起了學生的“胃口”。看著孩子們那焦急的眼神,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結局的樣子,心中不由得為自己的計謀而暗自得意。我再繼續向大家推薦這個故事的出處。沒有多久,班中就出現了一部分小書迷,回家後央求父母買來書,利用剛學會的拚音一字一字地讀著,尤其是第二天,他們神氣活現地告訴我已經知道故事的全部內容了,並在同學們的簇擁下講述著故事的結局……看著孩子們神氣的樣子,我心中暗自高興計劃的成功。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發動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級兒童強烈的從眾心理,幫助他們盡快駛向讀書的軌道。這樣的舉動沒有給學生閱讀的壓力,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悄然地走進文學的世界。不用多說,孩子們書包裏慢慢就多了各類童話故事書、成語故事書等。在進入一年級下半學期,由於孩子的識字量明顯增加,我開始引導、鼓勵孩子們自己閱讀文字的書刊,采用比較休閑的方式:在你的課桌角上天天放上一本你最喜歡看的課外書。課間什麼時候想它們了,就拿起來看看。這種寬鬆的氛圍,反而激發了孩子的閱讀熱情。這時因為沒有外在的壓力,所以他們讀得自由,讀得自覺,讀得投入。讓學生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遊在浩瀚的書海中。

二、創設課外閱讀氛圍,指導有效閱讀

(一)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課外讀物

開學初,在班級裏開辟一角作為“讀書吧”,動員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登記標簽,課下傳閱,資源共享。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有書可看,拓寬學生的書源,當然要分配圖書管理員做好圖書管理,並教育學生要愛護書。讀書吧設立後,同學們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會到那裏去翻一翻,找一些書然後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看。有的孩子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已經借閱了四五十本圖書來看了。每當大家看完一本書,都會覺得自己增添了一些知識,開闊了一些視野……“讀書吧”的成立,給大家帶來了樂趣,在這種開放式的閱讀氛圍的熏陶下,頑皮的同學在課間休息時不再打鬧,而是爭先恐後地借閱圖書,吸收知識,使原本吵鬧的班級恢複了寧靜。

(二)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打造書香班級

經過調查發現,有很多家庭的藏書量不足30本,另外還有部分孩子雖然家裏藏書不少,但他們不能合理利用在家的時間汲取知識養料,因此我決定充分利用我校圖書室的圖書資源,利用閱讀課等時間,讓孩子閱讀書籍。

學校為孩子設立了閱讀課,孩子們到圖書室閱讀時,我也常常手捧書讀得津津有味,書中的喜怒哀樂盡顯臉龐,看到精彩處,就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孩子們聽。而此時此刻,孩子們神情專注,我們一起融進了那優美生動的文章。

(三)上好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課題開展以來,我每周上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課的形式多樣,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隨著識字量的增多,年齡的增高,有的學生開始閱讀文字書籍,如果學生閱讀方法還是茫然無措,就會降低閱讀效率,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根據不同文體和閱讀需要來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仔細看圖、觀察、思考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享受閱讀過程。

1.圖文結合法適合於繪本讀物,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有意地看看圖畫再閱讀文字,將兩者結合起來體會故事內容。由於低年級學生對鮮豔的圖畫感興趣,閱讀繪本時往往隻看圖畫,不讀文字,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圖文結合法,正確、科學地閱讀繪本,幫助他們建立文字和圖畫的關係,提高閱讀的有效性,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