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黎嫣最想說的,也是最有殺傷力的一句話是,興許李讓的母親之所以會給倪謙的父親當情婦,就是為了能讓倪謙的父親向李讓捐贈出那筆創業獎金。
隻是,黎嫣對李讓的感情是真的,正因為這份被扭曲了的真感情,促使她不忍心再在李讓的傷口上撒鹽。
可李讓是何其聰明的人,這麼顯而易見的原因,他會猜不到嗎?
當年,李讓家和倪謙家都在H市,倪謙的父親是H市首屈一指的連鎖酒店董事長,李讓的母親則是倪謙父親的秘書,而作為家裏的頂梁柱,李讓的父親,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畫家。
在李讓的母親和他的父親談戀愛的時候,這對戀人不過才二十歲出頭。對於像李讓母親那樣情竇初開的小姑娘來說,擁有畫家身份和才氣逼人的李讓父親,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吸引走他母親那滿滿的少女心。
隻是,一個女人在二十歲的時候也許會被這樣一個有才華的男人所吸引,可是當這個女人到了三四十歲的時候,整天泡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裏的她,還會需要這樣的情調嗎?
也許會,但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再美好的情調,也必須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
當年,當李讓的母親已經坐上了金色港灣酒店首席秘書的職位,可李讓的父親依舊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畫家。
有的時候,李讓的父親也許會接到一筆大的畫作訂單,收入近似於她母親月薪的好幾倍甚至十多倍,但這也可能意味著,他的父親將在未來的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以內,都不會再有其他的任何收入。
因為母親的收入可觀,那個時候的李讓,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家庭結構是扭曲的,光從表麵上來看,他甚至以為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
這樣的和睦,一直持續到李讓的畢業設計作品獲獎的那一天。
一同被肯定的,還有李讓寫的那一份極其成熟完善的商業計劃書。
畢業前夕的李讓,麵臨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他憑借自己獲獎的這份作品,去知名的公司當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設計師。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他利用自己的這份商業計劃書,創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尚“帝國”。
隻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那時,李讓的家庭條件並不差,但卻並沒有好到可以支撐他那份商業計劃書的程度。
正當李讓準備一畢業就拿著他收到的那份應聘回執單去一家設計公司上班的時候,他的母親安慰他,讓他不要放棄,說不定再等等,就會有奇跡發生呢。
李讓怎麼也沒有想到,母親口中的這個“奇跡”,竟然會來得這麼快。
兩個星期後,就有一家叫做聯創的公司將以捐贈的形式,幫李讓實現他的這份商業計劃書。
當然,對方當時也許是怕李讓會起疑心,雖說是捐贈,但也附帶了一個附加條件。
好在這個條件也很簡單,隻需要李讓在他的公司開始營業的第一年,將公司的淨利潤分一半給聯創,一年過後,聯創會把當初入股的所有股份全都贈予李讓,然後撤去自己“橋梁”的身份,全身而退。
當時的李讓,隻感覺自己莫名其妙就被一個從天而降的餡兒餅給砸中了。反正是別人給他錢,又不需要他自己承擔任何的風險,加之他也不甘心收斂自己的才華隻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於是他便欣然的接受了聯創公司的創業獎金。
不得不說,李讓不僅是一個出色的設計師,同樣,他也是一個天生的企業家。
當初聯創公司開出的分成時間是企業開始盈利的第一年,而不是企業創建的第一年。可整個公司在李讓的規劃下,竟然在創立的第一年末,就已經實現了第一筆盈利。
從而,他成功的將Designer從別人的控股公司,變成了完完全全屬於他自己的公司。
不到十年的時間,Designer就已經從當年那個創立初期隻有李讓一個人的公司,發展成為了時尚界首屈一指的風向指標。
這麼多年,李讓一直抱著感恩的心態,來麵對當初看中他的才華為他捐贈的那個聯創公司。
隻是,在Designer創建的第二年,李讓便聽說聯創公司的董事長向江東厭倦了勾心鬥角的商戰,出售掉了他手中所有的股份,帶上全家老小找了個很清淨的地方,過上了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從此之後,聯創公司便成為了一個過去。
那個時候,李讓根本還來不及感覺到遺憾,他的母親就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