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妊娠期疾病(一)(2 / 3)

①預防感染。複方新諾明,每次0.48g,每日2次,有本藥過敏者慎用;交沙黴素,每次0.5g,每日3次;頭孢氨苄,每次0.5g,每日3~4次,有本藥過敏者慎用;甲硝唑,每次0.2g,每日3次。

②促進宮縮。催產素,每次10~20U加入5%(或10%葡萄糖液)葡萄糖鹽水500ml中,靜脈點滴。點滴速度為每分鍾20~25滴。

(2)中醫治療。

①中成藥。

益母草衝劑。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

產複康。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

②中藥方劑。生化湯加減:益母草、蒲公英各30g,黨參12g,當歸、川芎、桃仁、山楂、牛膝各10g,炮薑、炙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3.不全流產。

明確診斷後及時清宮。出現貧血應及時輸液,必要時輸血。抗炎、止血、促進宮縮。

(1)西醫治療。

①預防感染。

②止血、補血。

止血敏。每次500mg,每日1~2次,肌肉注射。

安絡血。每次2.5~5mg,每日3次,口服。

維生素K4。每次4~8mg,每日3次,口服。

維生素C。每次100~200mg,每日3次,口服。

葉酸。每次5~10mg,每日3次,口服。

福乃得。每次1粒,每日1次,口服。

③促進宮縮。催產素,每次10~20U,肌肉注射(刮宮術前、後或術中,根據出血情況及子宮收縮情況),或加入5%葡萄糖鹽水500ml靜脈點滴,點滴速度每分鍾20~25滴。

(2)中醫治療。

①人參歸脾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②養血飲。每次10~20ml,每日2~3次,口服。

③驢膠補血衝劑。每次9g,每日2~3次,口服。

4.完全流產。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5.稽留流產(過期流產)。處理較為困難,由於胚胎組織有時機化,可造成刮宮困難;稽流時間過久,可引起凝血機製障礙,造成嚴重出血。所以孕周大於12周者,處理前應常規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凝血塊觀察試驗,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己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連續口服5天。停藥2~3天後進行刮宮。刮宮時需輸液,並使用縮宮劑。5%葡萄糖液500ml加入催產素10U,靜脈點滴。一次不能刮淨者,5~7天行二次刮宮。手術操作應特別認真,動作輕柔,防止子宮穿孔。術後預防感染,常規使用抗生素(同上)。

6.習慣流產。發生原因複雜,應在懷孕前進行必要的檢查處理。懷孕後采取相應措施,積極保胎。宮頸鬆弛者,於妊娠14~16周行宮頸環紮術(宮頸內口縫合術)。黃體功能不足給以黃體酮治療。

(1)西醫治療。

①黃體酮。每次20mg,每日1次,肌肉注射。

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1000~2000U,每日1次,肌肉注射。也可與黃體酮交替使用(同孕早期先兆流產者)。用於黃體功能不足者,連續給藥直至妊娠12~16周,逐漸停藥。

③維生素C。每次100~200mg,每日3次,口服。

④維生素E。每次100~200mg,每日1次,口服。

⑤葉酸片。每次0.4mg,每日1次,口服。

⑥複合維生素B。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

(2)中醫治療。辨證施治同先兆流產,疑母兒ABO血型不合,可選用以下方藥:

①菟絲子30g,當歸、白芍、川斷、黃芩、白術、益母草各10g,川芎、木香各6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或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g重,每日1~2丸。

②菟絲子30g,川斷、白芍各12g,益母草、黃芩、茵陳、白術各10g,木香6g,大黃3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或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g重,每日1~2丸。

早產

【提示】

妊娠在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之間終止者稱早產。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發育尚不夠成熟,體重小於2500g。約占分娩總數的5%~15%,早產兒中約有15%於新生兒期死亡。常見的原因有:孕婦合並急性或慢性疾病,子宮畸形,醫源性因素而須提前終止妊娠者,或胎兒、胎盤因素等。

【症狀與體征】

症狀:下腹或腰墜脹,小腹陣痛,最初為不規律性,繼而每5~10分鍾1次宮縮,持續30秒以上,並有規律性,此種情況持續60分鍾以上,並常伴有少量陰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胎膜已破裂者,有水樣分泌物。

體征:子宮增大與妊娠月份相符,下腹有規律性發硬。

肛診宮頸進展性擴張、展平≥75%,宮口開大≥2cm,或在連續觀察中宮縮規律並伴有宮頸進行性的展平和宮頸口開張。

胎膜破裂,陰道分泌物pH呈堿性。

如果宮口開大3~4cm以上,胎膜已破裂則早產多不可避免。

【鑒別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