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之謎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一種鳥,春天從南方飛來,秋天又從北方飛走,年複一年,從不改變這種生活習性。這種鳥就叫做候鳥。這類隨著季節不斷變換生活地點的候鳥,大概占整個鳥類的1/3。候鳥獨特的生活習性,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還是有許多謎團至今仍困繞著人類。
候鳥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它們那種極強的識途定向能力。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般都比較遠,可它們不但可以準確地返回故鄉,還能毫無差錯地找到舊巢。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認為,它們是靠著對所行路線地形地物(如海岸、江河等)的觀察、熟悉和記憶,來確定回飛路線的。這種說法可以解釋短距離飛行,卻無法解釋其遠距離的複雜飛行。有人發現在鴿子眼睛的上方有一塊磁性物質,經研究鴿子是靠它與地球磁場產生聯係來辨別方向的,有人據此提出了磁場定向說。但並不是所有候鳥都有這種磁性物質,這不能解釋全部候鳥識途定向問題。又有人認為鳥的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鐵,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它根據血液的流動來判斷自己航向的正誤。可這也隻能是一種推測,並沒有得到科學實驗的證實。有人分析,候鳥白天飛行大概是靠著太陽來辨別方向,晚上飛行是靠著星辰來辨別方向。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正在飛行的候鳥裝在籠子裏,用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入籠,並不斷變換反射方向,鳥便隨著光線的變動飛行。這說明它是靠著太陽來辨別方向的。但陰天怎麼辦呢?還有人曾用百候鳥做過實驗。他們把鳥放在天文館裏,播放夜間的天象。當天頂出現北歐秋天的星座時,鳥就把頭轉向東南;當出現巴爾幹天空的星座時,鳥便將頭轉向南方;當出現北非夜空時,鳥便朝正南飛。看來,候鳥靠星辰識途定向是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當然,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
還有一個困惑人們的問題就是候鳥遷徙中的“能源”問題。候鳥在遷徙過程中,一般要飛行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中途幾乎都不休息。它們是怎樣來完成這樣艱苦旅行的呢?有人認為候鳥是把脂肪作為能源來利用。它們在準備長途遷徙之前,就大量進食,以便貯藏大量脂肪,供飛行之用。但鳥一般體積都比較小,它怎麼可能貯存那麼多的脂肪來供自己長途飛行呢?有人曾對鷸做過觀察,發現它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島飛往南美洲,行程大約3850千米,其體重隻減輕了56克。如果能把候鳥在飛行中節約能源的秘密揭開,那對人類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