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控製馬六甲海峽(下)(2 / 2)

鄭成一愣,然後明白了過來,肅然起敬道:“就是在這裏麼司令?哈哈,這麼多年過去我都沒法分辨了。您對於海域的辨別能力還是如此出色。”

鄭浪哈哈一笑:“咱們華夏神國立國不久,氣象萬千。舉國上下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一股勁兒地拚搏。我難道還會因為高官厚祿就變得腐朽不堪,荒廢了曾經的天賦和功夫不成?這樣的話都不用上頭警告,我自己就沒臉了。雖然現在龍神大人大力發展……那什麼科技,但人的作用和天賦還是有用的。”

鄭成不斷的點頭,顯然對自己曾經的老大,現在的上司所說十分認同。

而鄭浪說完這些之後,也就不再說話了,隻是默默地看著前方。目光仿佛透過了遙遠的距離,徑直落到了一百多海裏之外的那座城市——馬六甲城!!!

沒錯,馬六甲,實際上是一個地名。

馬六甲,目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的名字;同時這馬六甲州的首府城市,也叫做馬六甲。它的建城曆史可以追溯到大約一三九六年,是一個叫做拜裏迷蘇拉的人,原本是蘇門答臘島的一個王子。遠離故土後來到這裏,建立了馬六甲王國。鄭和下西洋有六次在此停靠,如今也是馬六甲海峽這條海上生命線的咽喉所在。

明朝永樂三年(1406年),當時的酋長西利八兒速喇遣國使上表,願意成為明朝的屬郡。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至少在政治形式的層麵,馬六甲城在明朝時本就是中國的領土!!!

到了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大明艦隊曾經就以馬六甲為大本營。還建立了臨時的城市、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

當鄭和率領船隊開往占城、爪哇等國時,都會先在馬六甲停泊;而由暹羅、忽魯莫斯等國回程時,也在馬六甲聚集,打點錢糧,入庫保存,等候信風再駛返中國。

一直到趙無雙前世的那個時代,馬六甲城中都還保存不少鄭和的遺跡——三寶山為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紮營的地點。在山腳至今仍有一間三寶廟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

這一些曆史信息,趙無雙也差不多是知道的。

所以在他心裏,華夏神國這一次遠征要去奪得馬六甲海鮮的控製權還有特殊的意義——這相當於物歸原主嘛!

馬六甲海峽的源頭——馬六甲城,本來就是中國領土。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大明的艦隊甚至再說古老一些盛唐的艦隊,都是馬六甲海峽的實際控製著。所以華夏神國現在算是在收複國土。

讓我們把目光從鄭浪的艦隊挪開,跨越上百海裏的距離和五天的時間投向馬六甲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