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諾亞編年史:十二國(上)(1 / 3)

在創世紀初期,自洪荒中被存留下來十二國代表了原罪時代最優秀的種族,他們之間的實力不分伯仲,在漫長的歲月裏維持著平衡。然而隨著各王國的發展的差距,平衡逐漸被打破,領土的欲望結束了和平的尾章,常年征戰帶來了各地域種族的混合、物產的流通,帶來了敵對和聯合。但五千多年來格局大致依舊,雖然邊境摩擦不斷,卻從未出現過大規模的亡國戰爭。十二國,已如夜空中的黃道十二星座一般,成為穩如磐石的存在,這個時期史稱“黃道時代”。如今各王國之間已經不再從體征判斷所屬的國家,而是辨認對方的旗幟或身上的星圖。

諾亞大陸縱跨覆蓋世界的大洋,又被稱為“蛇形大陸”,因為它像一條巨大而狹長的海蛇貫穿南北。大陸中部(史稱“中土”)是溫潤潮濕的平原和山脈,擁有大陸最富饒的物產;大陸南方(史稱“南荒”)異常炎熱,中央地界已是幹旱荒蕪的大沙漠;大陸北方(史稱“北原”)則寒冷陰暗,常年被冰雪覆蓋。十二國的疆土均勻地分布在南荒、中土和北原。

達爾曼帝國(中土)

在十二國之中,最繁榮的仍然是在洪荒中幸存的人類王國,位於中土中部。在諸神滅世的時期,曾經統治大陸的人類展開全麵反撲,利用他們足以毀滅星球的科學兵器屠戮了無數的競爭種族,但貪婪和自私讓他們失去了全勝的機會。當成功奪下第一艘方舟,人類迅速發生了內亂。各國首腦在方舟歸屬上發生分歧,幾乎兵戎相見,與此同時其他的方舟已經盡落敵手。悔恨已晚的人類麵臨絕望和種族危機,終於做出了空前的統一和犧牲。各國首腦按分配到的名額舉薦出同時代各領域最傑出的精英,將大量的科技成果和動植物基因帶上方舟,成為東山再起的火種。剩餘的人類一部分登上太空飛船流亡宇宙,不願離開家園的人留在了地球,據說他們在被洪荒吞噬前就已與家人一同結束了生命。

洪荒之後,幸存人類的後裔在諾亞大陸重建家園,利用原罪時代遺留下的文明探索資源、發展科技,迅速繁衍,興建起近千座科學和工業城市,他們的方舟城以開國皇帝“摩德”命名,是一座懸浮於半空的巨大母艦基地。幾次擴張後,人類王國再度發展成諾亞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達爾曼帝國。他們製造出航行於空中的帝王戰艦、高效殺戮的機甲兵器,甚至足以毀滅一座城市的幽靈核彈。但引發洪荒的罪魁禍首已經不敢再遺忘神明的存在,他們把信仰與科學融合在一起,每座城市都設有神學研究會,擔任會長的神學專家成為市民們的靈魂導師。象征自由和探索的人馬星座被引為人類的圖騰,現任人馬聖女伊莎貝拉?莫雷的支持率甚至超越了羅德裏格斯皇族現任統治者,“銀河大帝”迪蘭.羅德裏格斯,成為國民心中不可逾越的權威。

拜倫王國(中土)

與達爾曼帝國接壤的中土王國,是原罪時代中期一支人類分支的後裔——曾被認為已滅亡的騎士。熱兵器稱霸的後原罪時代,騎士族群逐漸離開了人類的視線。在爭奪方舟的大戰中,他們依靠盟友——沒落神族天使的神聖之力對抗強大的異族,最終奪得一艘方舟。騎士和天使帶領他們的仆人建立起拜倫王國,方舟城名為聖輝堡,潘德拉貢家族成為王國統治者,至今已傳至騎士王艾倫·潘德拉貢。騎士們擁有崇高的品德和信仰,用光明的力量保衛家園中的女士和弱者,相信一切罪惡都應得到公正的審判。

向大陸其他國家出售“矮人鋼”鍛造的武器和盔甲,是拜倫王國積累財富和換購物資的主要經濟手段。當然矮人工匠的手藝在諾亞大陸上也是最時髦的流通貨,帶有天使祝福的聖物更是黑市裏的高端貨(當然,諾亞大陸也是有黑市的)。騎士們在王國中建起數千座城堡和教堂,每座教堂都有一名天使庇護。巨蟹星座象征著劍、盾與鎧甲,現任巨蟹聖女塞拉,聖域之王,傳說是大天使米迦勒的後裔。

日落之森(中土)

中土與南荒的連接地帶,居住著被譽為“自然之靈”的精靈族。精靈的國度“日落之森”被一望無際的蒼天巨木所覆蓋,森林中流淌著神秘而古老的魔法詛咒。沒有精靈族人的指引,冒然進入日落之森的外族人都永遠失去了蹤跡。精靈們傳承著古老的自然魔法,擅於鑄造各種魔法武器和護具,一件精靈德魯伊製作的魔法裝備在大陸黑市上是絕對天價的奢侈品。精靈族還擁有諾亞大陸最好的暗夜獵手和吟遊詩人。他們有著高度的智慧和靈巧,天性樂觀快樂,純淨得就像春天透過密林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