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廣州。兩廣總督督署門口,幾名衛兵正懶洋洋地打著哈欠,四處張望。忽然,海螺聲響,接著,槍聲大作,百餘革命黨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向督署發動了進攻。黃花崗起義爆發了!
革命黨人迅速衝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往水師提督衙門。
幾天後,起義失敗,廣州革命誌士潘達微收殮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72具,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名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72烈士”。
9個月後,在南京市近郊的一所民宅裏,一位年輕的少婦懷抱出生不久的嬰兒,麵對一個年輕男子的遺像長跪不起,痛哭失聲:“林哥,咱們的兒子出生了,他長得真像你。按你的心願,我讓他跟我姓華。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把他撫養成人,讓他繼承你的遺誌!”
……
1937年8月9日某時,上海市虹橋機場一片忙碌景象,一架戰機剛剛降落。忽然,一輛日軍軍車疾速駛來。中方機場衛兵當即發出警告。但日軍軍車駕駛員置之不理,軍車橫衝直撞,眼看就要衝入機場。機場衛兵當即開槍射擊,駕車日軍隨即斃命。事後查明,駕車日軍士兵是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此事史稱虹橋機場事件。
四天後的8月13日,盤踞在虹口、楊浦的日軍突然向寶山路中國軍隊陣地開槍射擊,並沿北四川路和軍工路一線發起進攻,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件爆發了。窮凶極惡的日軍調集16艘軍艦前往上海,並在閘北向中方開火。自此,淞滬會戰全麵開始。麵對武裝到牙齒的強敵,中國軍隊勇敢地采取進攻態勢,圍攻日軍的重要據點,瓦解了日軍在24小時內攻占上海的企圖。遭到痛擊的日軍凶猛反撲,23日拂曉,日軍在吳淞口外的長江沿岸登陸,中國駐軍不怕犧牲,以低劣裝備和血肉之軀頑強抵抗,雖傷亡慘重,但仍死戰不退。陣地經反複爭奪,幾易其手。
上海,被稱為南京門戶,上海存亡直接關係到南京安危,而上海外灘則是上海市的第一道防線。奉命出任第三戰區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的是張治忠將軍。張治中(1890~1969),著名愛國將領,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巢湖市居巢區(原巢縣)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係骨幹將領,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之一。他坐鎮上海市南翔鎮,親自指揮國民政府87師、88師等5個師,主動出擊日寇,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這一天,上海市南翔鎮,第三戰區第九集團軍司令部。張治忠將軍兩眼通紅,身披軍衣,麵對著掛在牆上的上海地區敵我態勢圖沉默不語。他知道,盡管參戰的5個師是當時國內裝備較為先進的部隊,但與日軍相比,仍然有著較大差距。而且,經過連日激戰,特別是堅守外灘一線的孫元良師長所部88師****將士已經疲備不堪,這裏由於地勢低窪,土地濕度大,戰壕挖到一米左右就滲出水來,很難構築成堅固的防禦工事。在配備了飛機、大炮、坦克的日軍麵前,他們隻能憑著常規武器和血肉之軀與敵人硬拚,****88師將士損失慘重,長此以往等待88師的將隻有四個字,那就是“全軍覆滅”。
突然,一聲“報告”打斷了張治忠將軍的沉思。
“進來!”一位年輕的參謀應聲大步跑進來立正敬禮:“報告!為援助淞滬戰場,共赴國難,西北軍楊虎城將軍派來的十七路軍淞滬增援團已經抵達上海,請指示!”
張治忠將軍聞聽立刻一喜:“有多少人,裝備怎樣?”參謀答道:“楊虎城將軍從十七路軍共抽調了包括警衛團在內的1800人,每人配備一挺機槍,一柄大刀,6枚手榴彈”。
“太好了!都說“況複秦兵耐苦戰”虎塵(楊虎城的號)真知我心呀。外灘戰事緊,就把他們編入孫元良的88師吧,守外灘!”張治忠將軍下了決心。
戰壕裏,****88師師長孫元良笑著詢問一位高個子的西北軍士兵:“日本人來了,怕不怕?”士兵答:“怕什麼?不怕。論起來,咱中國可是他們的祖宗!”將軍笑道:“好樣的!你叫什麼名字?”旁邊一位士兵搶著答道:“他叫華醒民”。
“華醒民?是中華民眾覺醒的意思嗎?”華醒民打了個立正答道:“報告,是這個意思!”孫元良將軍笑道:“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