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兵安個家 第四十二章 獻計(2 / 2)

小梁讚同地點點頭。

“你家養的豬都是什麼品種?”汪泉的父親問小梁。

“有英國的大約克夏豬,也有美國的長白豬。”

“外國的豬你也敢養,你懂外國話嗎?你要是不懂外國話,你吆喝豬,它們聽得懂嗎?”

聽了老人家的話,汪泉和小梁忍不住都笑了,小梁說:“舅爺您老人家不知道,外國品種的豬也是在中國繁育的,即使是從外國運過來的豬,它也聽不懂什麼是中國話,什麼是外國話,在它們的眼裏,兩條腿的人都一樣,誰的聲音大它害怕,誰的聲音小它不理。豬如果要是像人一樣聰明,能夠聽懂誰說的是什麼話,就不會長肥了讓人家殺了吃肉啦。”

汪泉說:“我現在對養豬的事也有了興趣,什麼時間到你家裏去參觀參觀。”

小梁說:“表舅您現在先不要去,等大夥都收了秋,農閑了,我想找些人幫忙,把家裏的磚瓦房翻建成兩層小樓,等我家的新房子建好了,您去住幾天。我和月秀在城裏打工的時候有些積蓄,現在養豬也賺了一些錢,我們除了計劃擴大養豬規模以外,還想改善一下住房條件。”

汪泉爽快地說:“這個月底我回城裏處理一些事務,等過一段時間我再回來的時候,你家的新房子也該建好了,到時候我和你表舅媽一塊去。你剛才還說城裏人這不好那不好,要不是城裏人開闊你的思路,你還不一定能這麼快的走上致富路呢!”

小梁紅著臉說:“您講的也對!”

汪泉跑了兩天,到鎮子上和縣城裏去看望昔日的同學與朋友,他們之中少數人還在職,大部分已經退休,有一部分早已是陰陽相隔、永難相見了。

回到村裏以後,汪泉把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叫到一起說:“通過這幾天了解有關的情況,我覺得咱們村發展生產的潛力還很大,現在有些事情不是群眾不想幹,而是不明白怎麼幹。我看到村子裏幾乎家家養豬,街道裏糞尿橫流,臭氣熏天,人人都在忙,效益並不高,一盤散沙,各行其是。我們應該像有些地方一樣成立一個養豬協會,豬還是自家養,但品種改良、飼料籌集、衛生防疫、對外銷售等,都要有專人負責,分工合作,這樣省錢省事,免得都到外邊去瞎跑。我還知道有些地方的沼氣利用得不錯,我們這裏還是空白,咱們村有的是秸稈、雜草、人糞尿和動物糞便,這都是生產沼氣的好材料。建了沼氣池,沼氣能做飯,沼液能喂豬,沼渣能肥田,既是廢物利用,又能改善環境,減少汙染。當然,利用沼氣要得先投資建池,花一部分錢。我知道,得不到好處,老百姓是不會先去花錢投入的,吆喝十遍,不如帶頭去幹,這就要求幹部先行。”

“泉叔長期在城裏生活,農村的事說起來也頭頭是道啊!”村支書感到驚奇。

“我也是現買現賣,處處留心皆學問,其實農村有很多項目都很有發展潛力,關鍵是我們要善於動腦筋,也要舍得前期投入。”汪泉說。

看到兩個村幹部反應並不是很強烈,汪泉知道他們對自己說的事情心裏還沒有底數,就用商量的口氣對兩個年輕人說:“這樣吧,建沼氣池的事等我下次從北京回來以後,我出錢,先在我哥哥家裏搞一個進行試驗,爭取今年把池子建好,明年開了春再產氣,我有個老同學在縣政府裏就分管這項工作,我們請他當技術顧問,老百姓看到了實惠才會有行動。養豬協會的事,你們先征求一下大夥的意見,隻要把道理講清楚,我想他們是會支持的。”

支部書記表態說,汪泉講的話有道理,他準備先召集村裏的幹部們統一思想,如果大家認為可行,再提出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