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爾納克

總序

2001年是諾貝爾獎創建一百周年。

瑞典的大化學家、大實業家、炸藥的發明者艾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11月11日親筆寫下了他的遺囑,把三千三百多萬瑞典克朗的巨額遺產交給一個基金會管理,基金每年的利息與收益用來獎給全世界範圍內對人類的科學與文學、對世界的和平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及醫學獎、文學獎均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與頒發,和平獎則由挪威議會中的一個五人委員會評選與頒發。

這就是諾貝爾獎的由來。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與世長辭。諾貝爾獎於1901年正式頒發。從1969年開始,在原來四個獎項之外,又增設了經濟學獎。各種獎項每年頒發一次,至今不衰。

一百年過去了,諾貝爾獎以其崇高的目的、高嚴的學術標準、全球範圍的涵蓋麵、嚴謹的評選規則以及巨額的獎金,成為最有權威、最有聲望、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世界第一大獎,各個領域裏最高層次的傑出人物均以獲得此獎為榮。

在本世紀,諾貝爾獎獲獎者已達數百人之多。他們無疑都是一代聰明才俊之士,但他們的成功,與其說主要得益於天資稟賦,不如說更得益於高尚的人生目標與堅持不懈的刻苦努力,他們以執著、堅毅的精神,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裏進取開拓,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們的成功,絕非曇花一現,過眼煙雲,而是以其高度的創造性在人類文明史上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潤澤來時,流芳後世。

諾貝爾獎已成為20世紀人類文明事業宏偉的金字塔,數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20世紀名副其實的人類精英,他們輝煌的業績與精彩的人生,對21世紀人類將是一種昭示與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人生的攀登中,取法於上,永遠是不爭的至理。長春出版社曾經以叢書的規模來一一展示若幹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巨人式的人生,展示他們作為超人的光榮與偉大,作為凡人的複雜與矛盾,對於我們的時代與社會,顯然具有多方麵的積極意義。在諾貝爾獎創建一百周年的時候,推出專門給中學生閱讀的普及版,這無疑是有益於青年一代的善舉。我衷心祝願這套書得到青少年的歡迎。

20世紀傑出的俄羅斯詩人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克出生在書香之家。

鮑裏斯·帕斯捷爾納克非常珍視自己誕生的日子——2月10日。因為這一天,是偉大俄羅斯詩人普希金離開苦難的俄羅斯的忌日。

從咿呀學語和爬行學步時起,小鮑裏斯就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莫斯科的土地連在一起了。保姆每天帶著他到住宅附近的廣場、花園、街道上去散步。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克裏姆林宮的鋸齒城牆,低頭沉思的普希金全身雕像紀念碑,到處可見的教堂,陽光下熠熠閃閃的金頂,節日裏悠悠揚揚的鍾聲,蕭蕭瑟瑟的菩提樹,曲曲彎彎的緩緩河流,丁丁當當的滾滾車輪,匆匆忙忙的行人,吵吵鬧鬧的學生……幕又一幕地滲入他的心扉。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鮑裏斯漸漸地諳通了城市的奧秘。他還記得大人們最怕孩子們到流浪漢、妓女、乞丐等集聚的幾條街去玩耍。每次經過那兒時,大人總是拉著他的小手,快速走開。有些事不讓他知道,有些話不讓他聽見,有些現象不讓他觀看。他在那兒見到了另一種景象,最使他難忘的是跌跌撞撞的醉漢、衣衫襤褸的乞丐和花枝招展的可憐的風塵婦女。這些街頭風景線,像烙鐵一般在他幼小心田上燙下了磨不掉的痕跡。從那時起他就對婦女產生了難以名狀的情感。

小鮑裏斯是在藝術氛圍很濃很濃的家庭中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