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隱逸樓勝英盜金印九龍山五子救三俠(20)(1 / 3)

這個和尚之名,我記不詳細了。誰不知道,這兩個出家人給忠良爺送印來啦?都轟動啦,原來是行刺,並不是真送印。”蔣五爺聽到這裏,一把揪住僧人說道:“你是滿嘴胡說!”這個僧人說道:“你別著急,我說的不對,你不會去問別人麼?”蔣五爺自知失禮,當時賠禮說道:“老當家的,你別怪我。我是一時情急,紅蓮羅漢弼昆,諸葛山真,那是有道的僧人,不作不法之事。所以在下冒犯了老當家的,老當家的多要原諒。”和尚口頌“阿彌陀佛”,說道:“出家人酒色財氣都拋盡了,不計較壯士。”蔣五爺與和尚賠完了禮,給了茶錢,出了茶館,尾於官兵之後,也奔府衙門而來。隻見各處的官人,圍繞著院衙門,呐喊拿賊:“別叫他跑了。”蔣五爺說道:“眾位閃閃,我送印來了。”眾官人聞聽,口中說道:“剛才也是送印的,到裏麵實行他那行刺的工作了,別叫他進去,拿住他!”蔣五爺真急了,從眾人頭上縱將過去,進了院衙門。一看東北角上聲音喊成一片,有人圍繞著賊人動手。蔣五爺縱上西廂房觀看。千裏獨行俠侯華壁,血染半邊身軀。又一少婦絹帕繃頭,汗巾束腰,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手使一把單刀,一位四十多歲的大漢,手使金背樸刀,圍住僧道動手,和尚、老道都在六七十歲。五爺認識:和尚正是法蘭,老道正是八寶真人李士寬。侯華璧此時身帶重傷,少婦金蓮窄小,身形亂晃。大漢直喘,年青的汗珠直流,男女四人堪堪不能抵敵。

一看欽差大人在廊簷下端坐著觀戰,蔣五爺在房上一聲呐喊:

“忠良大人不要擔驚,小民蔣伯芳來也。和尚並非是弼昆長老,老道亦非諸葛山真,僧道乃是冒名元凶,小民拿住僧道再見大人。”蔣五爺語畢,縱下房來,打開雪青紗,亮出亮銀盤龍棍。

列位,蔣五爺到此,乃是第三次救駕。

您道刺客是怎麼來的呢?皆因九龍山白老寨主欲想攻打菊花村,被韓秀阻住。隻聞山中哭聲震山,九龍山的嘍卒十之八九都有家眷,妻哭夫,子哭父,父哭子,白老寨主異常傷感。韓秀多方解勸說道:“老寨主您辛苦一夜啦,再這樣悲傷,豈不損耗精神?”老寨主怒氣稍息。韓秀吩咐擺酒,酒至三杯,老寨主說道:

“眾位,九龍山遭此慘辜,乃白某失信於勝英,將印掛在隱逸樓。

都是你李士寬、法蘭二位出家人用假印換真印引起。你們將真印倒是交與我呀!不應將寶印交與林士佩,林士佩也太狠毒,將寶印擲在萬丈海泉,害多少人?天不絕他人,勝英手下有高明人,將寶印從海泉撈出。他們傷了吾九龍山三百餘人,害得骨肉分離,這都是你們二位師父所為。”老道與和尚二人羞得麵上變顏變色,站起身形說道:“吾二人就此出九龍山將印盜回,如不能盜印,必把比印大的東西盜來,如果盜來,老寨主可能收留?”

白爺說道:“我破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打,你們二位取來聖上人頭,我也敢接受。”和尚與老道這才告辭起身。和尚與老道坐著小船商議,和尚說道:“這次盜印決不容易,他們得回寶印必然賀喜。不能即時送印,咱們倆你冒充老道諸葛山真,我冒充紅蓮羅漢弼昆,奔江寧府偽稱送印,贓官必然迎接,出其不意殺了贓官。將人頭送回九龍山,白玉祥收與不收,沒有問題,事後必然捉拿諸葛山真與紅蓮羅漢弼昆長老,將他二人千刀萬剮,豈不是報仇雪恨?”老道點頭稱善。僧、道二人到了江岸下船,奔江寧府,來到西門外上了一家酒樓,天也就在太陽平西的時候,和尚老道喝著酒商議。等到掌燈之時,再奔院衙行刺。

列位,憑和尚、老道的本事,要去行刺,那真得說手到擒來。二人吃完了酒飯,先進了城找一片清雅的所在,老道把六顆短劍背在背後,披上道服,和尚用一件衣服疊好了,用包袱包上,假充印匣。二人收拾齊整,打聽明白道路,夠奔院衙門而來。到了院衙門,值日的問二位出家人何事?老道說道:“無量佛,出家人不宣言姓名,我叫諸葛山真,後麵我師弟,紅蓮羅漢弼昆長老,在千佛山真武頂出家,我們哥倆奉勝施主之命,前來送印,望求差官老爺回稟一聲。”值日的也有個耳聞,當時將和尚老道讓進了差官房。差官說道:“您將印獻出來吧。”和尚說道:“勝施主有話,非見忠良大人不能獻寶印。”此時早有人到裏邊給侯爺報信,大人吩咐有請,在書房接見。和尚老道聞聽,提起小包袱往裏就走。差官說道:“您將印匣露出來。”和尚老道並不答言,仍然往裏而走。眾人以為出家人是高人,也不好伸手阻攔,隻好在後跟隨。進了東院角門,侯華璧正迎出來,口中喊道:“老道不是諸葛山真,和尚也不是弼昆!”僧、道聞聽,甩大氅,打開了小包裹,亮出家夥,和尚手使梅花奪,老道手使雙劍。侯爺甩大氅,亮九節練子槍,與僧、道動手。侯爺的武學,連老道都抵不住,哪能力戰兩人呢?侯爺惟有盡力迎敵。早有差人到後院書房:“報告大人,請忠良回避。”大人說道:“我命由天,避者何為?”工夫不大,又有當差的請大人回避,並說:“侯義士敗下來了,退到書房外院了。”大人說道:“我為國為民,豈畏死乎?”並不躲避。又有當差的,到院衙附近各千把遊都守處送信,此時官人已齊隊進發院衙門幫助侯爺動手。和尚與老道見官人圍上來了,閃砍劈剁立刻傷了四名官人。侯爺說道:“眾位老爺後退吧,和尚、老道乃是飛賊,你們老爺們不能。趕緊保護大人要緊!”此時忠良爺由書房中出來,叫差人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廊簷下,觀看侯爺與賊人動手。侯爺正在急難之間,就聽西房上有一人呐喊:“眾位老爺莫要驚慌,大人虎駕萬安!小民保鏢攜眷由此經過,民子乃是九江府鎮九江屠粲三十六門的大弟子,金刀無敵將趙秉臣,前來捉拿凶憎惡道。拿住僧道,再參拜大人的虎駕。”又喊道:“家裏的(家裏的即指他妻),盟弟,快來吧!”有一少婦由東房上縱下來,又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也由房上縱下來。趙炳臣的妻子心中暗想,你太沒羞了,又上院衙嚇人來啦?一舉柳葉刀奔和尚而來。年青的也持刀縱入圈子內,三人圍戰和尚。侯爺一人戰老道,老道一個敗式,往東南而逃。侯爺打算露個全臉,用練子槍纏倒賊道,隨後便趕,哪知上了老道的當啦!練子槍剛伸出去,老道一翻身,早將右手劍交於左手,取背後的飛劍,照定侯爺胸口劈來,飛劍傷人是百發百中,侯爺一閃身,劈在胳膊之上,當時血就流出來。趙爺也氣力不敵,婦人身形亂晃,就仗著小孩這口刀抵擋凶僧。正在危急之時,就聽房上一聲喊嚷:“好大膽的凶僧惡道!竟敢冒名謀害忠良?小民蔣伯芳來也!先殺賊人後獻印。”語畢,亮棍縱下房來。趙炳臣叫道:“五叔你快來吧,這個小媳婦是你侄媳婦。”但有一件,蔣五爺不能男女混雜著拿惡道,口中說道:“你們大家去拿惡道,我先捉和尚。”眾人棄了和尚,俱都奔老道,蔣五爺獨戰法蘭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