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
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雕塑、壁畫為一體的立體藝術。敦煌壁畫在石窟中雖然對建築起裝飾和美化作用,對雕塑起補充和陪襯作用,但其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藝術技巧最精湛,內容最豐富,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理、交通、社會生活、民族關係、宗教史、藝術史、中外友好往來、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形象資料,是非常寶貴的古典藝術遺產。
敦煌壁畫究竟有多少呢?以莫高窟為主體的石窟群577個洞窟中,現存色彩豔麗的壁畫5萬多平方米。被譽為當今最大的美術博物館。這麼多的壁畫都畫了些什麼內容呢?據敦煌學專家多年考證研究,內容已基本弄清,可分為:
一、尊像畫 指佛教崇拜的佛陀、菩薩、護佛神等供奉的各種神靈形象。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鋪,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神話題材畫
是中華民族傳統神話題材。指北魏晚期出現的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風雨雷電等道家神仙思想的內容題材。為什麼道教神話畫在了佛教石窟內?這是禪定思想與道家虛靜思想相結合的反映,是佛教思想藝術中國化過程中的表現。
四、供養人畫像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
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製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鬱,具有誘人的魅力。
.佛傳故事
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幹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入胎”、“夜半逾城”的場麵較多。第窟(北周)的佛傳故事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製,共87個畫麵,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製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