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 像(第130窟)(1 / 1)

南大 像(第130窟)

第130窟內的南大像是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14年),由馬思忠等人建造。為莫高窟第二巨窟。因位於九層樓“北大像”的南端,故稱為南大像。

這尊倚坐彌勒佛高26米,僅頭部就高達7米。形體之龐大,氣勢之宏偉,作為室內雕塑,實為舉世罕見。容納大佛像的洞窟是一個高聳的室內空間,下大上小,窟頂是覆鬥形,窟底平麵方形,由於塑像巨大而坐落的麵積狹小,雕塑家便在造型上大大強調了佛像頭部體積。雖然超出了人體正常比例,但解決了由下仰視所造成的麵部形象不完整的缺憾。觀者在仰角視距20多米的情況下,仍能清晰地看到佛的麵部表情。

這尊坐佛從頭到腳,體型圓渾飽滿,氣度雍容,表情莊重,佛頭微微下腑,眼光下視,人在窟底仰視,與佛目光相接,更覺得佛的莊嚴偉大而感到自身渺小,增加了佛教的感化作用。在窟東壁開上下三個通道,上層的通道,可登臨就近瞻仰大佛麵容,同時也是頭部的光線來源。通過三個通道采光,佛體處在明亮之中。

這尊形體巨大的佛像在開窟時先在礫石岩壁上鑿出粗胎,然後用草泥塑出形貌,最後施彩潤色。身軀和敷彩都保留了唐代原作藝術的風貌。整個洞窟結構嚴整,頂部及四壁壁畫鮮麗,開鑿工程浩大,是古代匠師聰明才智與勞動血汗的藝術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