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研究敦煌學的中國學者——羅振玉
羅振玉,這位生於浙江上虞、後遷居淮安的江南才子,從小喜好金石文字學,是一位對文物考古有長期研究、碩果累累的學者,對敦煌遺書的搜集、保護、整理、刊布、考釋等方麵有卓越的貢獻。
年,藏經洞發現之後,外國探險家聞風而至。8年以後,法國人伯希和繼英國人斯坦因之後,親自挑選,從王道士手中買走了大量最有價值的藏經洞文物。次年八月路過北京,舉辦了一次小型敦煌文物展覽。羅振玉看後,心靈深處蒙上了一層恥辱的陰影,又是羞愧,又是憤恨!當聽說敦煌藏經洞還存有6000多卷寫經時,驚喜萬分。當時任清政府學府參事的他冒死上書,要清政府保護存留下來的敦煌遺書。在他的再三鼓動下,清政府終於下令甘肅、敦煌查封藏經洞,又下令將洞內所剩經卷全部解送到北京。經過兩年艱難曲折的長途跋涉,於1910年秋天,藏經洞所剩的寶藏終於押運到北京學部。羅振玉立即組織人力迅速進行了清理登記,編號造冊,然後由學部移交給京師圖書館嚴密收藏。
羅振玉於1908年首次在《東方雜誌》發表了《敦煌石室書目及其發現之原始》,最早在國內介紹了藏經洞的寶藏及發現情況。
他以後相繼又出版了《鳴沙石室軼書》、《流行墜簡》、《西陲石刻錄》、《敦煌零拾》等十五部有關敦煌遺書資料書刊,並寫出《補唐書張議潮傳》、《瓜沙曹氏年表》等研究論文多篇,是最早從事敦煌學研究的中國學者。他對敦煌古籍的保護、宣傳、整理、研究功不可沒。隻可惜辛亥革命後,逃亡到日本積極參與扶持偽滿洲國,當了漢奸。從保護文物古籍的功臣到充當偽滿的漢奸,這是一個非常難堪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