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門天王決海(1 / 1)

毗沙門天王決海

於闐國有條大河,叫於闐河。古時候,河的上遊居住著一條妖龍。常常呼風喚雨,興妖作怪,為非作歹,使這個國家災害泛濫,人畜不安,老百姓的日子比黃連還苦。一天,也不知從哪兒來了一位道人,因皮膚漆黑,人稱塗炭道人。他到處遊說,揚言能治伏妖龍,消病除災。眾人信了他的話,跟著他來到於闐河的源頭,擺好香案,念動咒語,治住了妖龍。並對妖龍說:“你隻要能及時行雲布雨,保證本國無有災害,我便饒你一命,並讓百姓年年奉獻五穀牲畜,祭祀供奉。”妖龍一聽有人獻供,便答應改邪歸正,聽從道人的話,再不作惡。從此,於闐國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百姓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每到年終,家家納糧獻畜,為河龍和塗炭道人敬獻供品。、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從印度來了個和尚,到於闐國講經說法。

他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佛理說服了國王信奉佛教。又用救災救難的說教使百姓改變了原來的信仰,也信了佛教。好多人出家當了和尚,靠誦經過日子,倒也清閑。由於不信外道,幾年後,也不向河龍和塗炭道人敬獻供品了。

年終,塗炭道人見無人獻供,饑餓難忍,怒火衝天!心想,“沒有我製伏妖龍,你們於闐國臣民能過上太平日子嗎?現在,竟把我忘在腦後,相信禿驢和尚的胡說八道,真是忘恩負義,不識好歹!”於是,他放出河龍繼續讓它作惡不說,自己跳河而死,變作一條毒龍,立即呼風喚雨。該國地勢低窪,農田人畜被水淹沒,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逃在高山坡上的人們哭天喊地,性命危在旦夕。

一天,釋迦牟尼佛祖睜開神眼往北一看,隻見於闐國遭受水災,變成汪洋大海,百姓受苦受難。心想,於闐國百姓是因為篤信佛教才遭此大難的。我豈能見死不救?於是帶著舍利弗和毗沙門天王,駕起祥雲,來到於闐河的源頭降落下來。他對兩個弟子說:“這條作惡多端的毒龍是一位塗炭道人死後變的。修煉多年,道行很深,且變化多端。要想獲勝,還得一番激烈的爭鬥。咱們先用飯,歇息片刻,等恢複精力之後,再和它較量。”

舍利弗去化緣,化來了素齋素飯。三人用過飯後,如來佛親自在河邊清洗飯缽。髒水順流而下,流進毒龍的洞窟。毒龍見窟穴弄髒,罵道:“那個吃了豹子膽的家夥,竟敢弄髒河水?”怒氣衝衝地飛出洞窟,見如來佛還在河邊洗缽,更是火上澆油,舉起狼牙大棒,劈頭蓋臉地砸了下來。毗沙門天王忙舉槍迎戰。棒來槍去,從地上殺到天上,又從天空殺到地上。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大戰了三百個回合之後,毒龍覺得力不從心,隻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虛晃一棒,借機逃回窟中。吃飽喝足,疲勞消除後,心想毗沙門天王武藝高強,我不是他的對手。鬥力難以取勝,不如鬥法來打敗他們。

於是,毒龍又飛出洞窟向毗沙門天王宣戰。它念動咒語,平坦的河岸上突然出現一座突兀崢嶸的高山。山上古木參天,流水淙淙。毗沙門天王知道這是毒龍所變,將手中的金槍擲向高山,喝聲“變”,隻見金槍變成金剛力士,頂天立地,雙手持金剛杵,對準高山猛砸下去,將山砸得粉碎。

毒龍又變成一頭凶惡的黃牛。牛的兩角如兩把尖刀,四蹄像四把利劍,兩眼如燈籠閃亮,吼聲驚天動地,向如來佛直衝過來。

毗沙門天王念動真言,變作一頭金毛獅子,口如江河,身似高山,眼如陽光,牙似利劍,吼聲如雷,向惡牛猛撲過去。牛見獅子,嚇得兩腿發軟,跪地不起,被獅子飽餐一頓。

黃牛已死,毒龍又變成一泓清泉。隻見泉水碧綠,岸邊花草叢生。毗沙門天王知道泉水又是毒龍所變,便化作一頭六牙白象,跳進水中,用鼻子把泉水吸得一幹二淨。毒龍見清泉被破,知道自己的法力難以取勝,再不逃命,會被活捉。於是變成一隻小麻雀飛上天空。毗沙門天王立即變成一隻雄鷹,緊追上去,捉住麻雀,甩在如來佛祖麵前,毒龍隻好現出原形。毗沙門天王要結果毒龍,被如來佛擋住,說:“佛門以慈悲為懷,不可傷了它的性命。”

隻見佛祖高舉金缽,說聲“變”,一條幾十丈長的大龍,競縮成了一寸長的小蛇,被收在缽中。

毒龍收伏之後,佛祖為拯救於闐國百姓,命毗沙門天王用金槍刺開一道決口,海水全部流入東北方的沙漠之中。水退之後,百姓們在這片土地上重建家園,耕種良田,飼養六畜,年年五穀豐登,又過上了好日子。

如來佛祖走時,將毗沙門天王留下永居於闐國,保護百姓,免受災害。因此,於闐國強盛起來,世世代代信奉佛教。毗沙門天王被奉為於闐護國神。

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門天王最為出名,在莫高窟的畫像也最多。多畫在經變畫、史跡故事畫和四大天王組合畫中。也有不少單獨畫像。他在中國神話故事中,演變為托塔李天王。第237窟描繪了毗沙門天王在於闐決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