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嵩斬龍(1 / 1)

張孝嵩斬龍

唐朝開元年間,皇帝委派北庭都護張孝嵩任沙州刺史。他到敦煌上任之後,走鄉串戶,訪察民情。見本地良田肥沃,雪水長流,但百姓愁眉苦臉,麵無歡顏,便挨家訪問,打聽緣故。百姓們聲淚俱下,訴說了苦衷。

原來,沙州境內有條大河,河下遊距州城80多裏的地方,有一眼玉女泉。泉裏有一條殘暴的惡龍,經常興風作浪,製造災難。

為了求得風調雨順,百姓安寧,每到冬天,官員紳士都要挑選一對天真活潑的童男童女,奉送玉女泉祭祀,供惡龍享用。若不祭祀,那惡龍便施展淫威,不是洪水泛’濫,就是冰雹霜凍,莊稼顆粒無收,人們難以活命,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好忍痛割愛送上自己的親生兒女,以求平安。年複一年,不知多少童男童女命喪玉女泉。

張孝嵩聽說之後,怒氣衝衝,義憤填膺地說:“什麼妖龍,竟敢在此任意殘害百姓?我要為民除害!”他先派人在玉女泉邊設置了祭祀神壇,又秘密從民間收集廢銅爛鐵百萬斤,運到泉邊。然後親自率領三軍列隊壇前,便向玉女泉大吼一聲:“從我者享福,逆我者遭殃!泉中是何神靈,請現身於壇上,我要親自祭祀你。”

泉邊鴉雀無聲,等了很長時間,還不見泉中有任何動靜。張孝嵩怒發衝冠,雙目倒豎,高聲喊道:“是何妖怪,如此大膽,再不現身.我就將汙穢之物填入,並讓三軍用沙石填平此泉!”這一招果然靈驗,話音剛落,隻見泉水波浪翻卷,一條數丈長的惡龍鑽出水麵,飛上祭壇,張開血盆大口,吞食著壇上奉獻的豬、馬、牛、羊,喝著美酒。吃完供品後,惡龍搖頭擺尾,洋洋得意,一會兒看看天上的白雲,一會兒看看壇下的人群,不肯離去。好像在尋找童男童女。張孝嵩見惡龍這樣猖獗放肆,冷笑一聲,下令道:“放箭!”三軍將士頓時萬箭齊發,射向惡龍。惡龍萬箭穿身,疼痛難忍,滾下祭壇。張孝嵩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劍砍下了龍頭。沒想到,惡龍神通廣大,頭雖掉了,龍身還能飛起,撲通一聲,竄入泉水中。張孝嵩命兵士砌起數座高爐,將運來的銅鐵冶煉成汁,灌進泉中。鐵水入泉,熾熱無比,隻聽響聲震耳欲聾,惡龍屍身騰空而起,向遠處飛去。但終因傷勢嚴重,飛了幾十裏後,便掉下來了,屍骨分散三處。張孝嵩令軍士、百姓填平了玉女泉,怕惡龍屍骨留下後患,在遺棄屍骨的地方修造了三座鎮妖寶塔。

從此,沙州一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張孝嵩派遣總管將龍頭送往京城,獻給皇帝。皇帝看了龍頭,閱了奏章,心中大喜。為嘉獎張孝嵩為民除害、斬除妖龍的功勞,便割下龍舌頭賜給了他。從此,人們又稱他為“龍舌張”。

——選自<敦煌錄一卷》

敦煌遺書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