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老的玩具竹蜻蜓,在原理上就是垂直上升的直升機。不過,真正能夠用的直升機卻比飛機要晚出世二三十年,原因是固定機翼的飛機遠比直升機簡單。但是,直升直降的飛行器,和能在空中慢慢地飛,甚至能停懸的飛行器,在很直多場合是很需要的,三十年代末期,終於製造出了真正能用升的直升機。
直升機騰空原理
普通飛機,螺旋槳的拉力是為了對付阻力的,它的拉力隻等於飛機重量的十幾分之一,根本不能直接把飛機拉上空中,可是,同樣功率的發動機,用在直升機上,卻能把同樣重量的直升機垂直拉到空中,這是為什麼?
關鍵在於把發動機的軸功率變為拉力的那個螺旋槳(直升機上叫做旋翼)的直徑。直徑越大,拉力越大。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像螺旋舉這樣的器械之所以能產生拉力,不外乎它會向後推空氣,使空氣加快向後去的速度,這時它使得到了空氣給它的反作用力(即向前的拉力)。推動空氣向後去的力,取決於被推動的空氣的質量(每秒流過槳盤的空氣質量)乘以空氣的速度變化量(即速度增量)。這是物理上的動
量定律。螺旋槳所得到的拉力既是推空氣的那個力的反作用力,當然它也就決定於這兩項的乘積。要加大拉力,可以加大空氣質量,也可以加大空氣的流速。但空氣經過槳盤之後,到了遠後方,它的流速較之遠前方原來的氣流速度是增大了,這說明氣流帶走了動能,這能量是發動機支出的。動能是和空氣的質量成正比、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所以用增大空氣量的辦法以加大拉力,比用增大流速的辦法合算。加大空氣量的辦法就是加大槳徑。
直升機旋翼的直徑很大,如果轉速還是那麼高的話,葉尖處的速度勢將變成超音速的,阻力就大得受不了。為此,直升機的旋翼所用的轉速特別低,每分鍾隻有二三百轉(一般飛機的螺旋槳每分鍾一千至二千轉)。
直升機的前進方法
直升機用一個旋翼,既要產生豎向力,又要在需要時能產生水平推進力,這在構造上的確是不簡單的。前麵談過的最完善的恒速槳,它的槳葉也隻能在槳轂內繞一根葉片長度方向的軸線轉動角度,以改變艦(即槳葉的扭角)其他方向的動作是不能做的。螺旋槳的動力軸基本上和飛行方向一致,所以不論飛機有無前進速度,流過槳盤的相對風都是垂直於架盤的,各槳葉在槳盤中旋轉時,不論轉到哪個位置,和相對風的關係都是一,不會發生一邊大一邊小的問題。直升機的旋翼就不同,它的動力軸是豎直的,槳盤是水平的,隻有當它僅作豎向升降時,相對風是豎向的,這時各旋翼的工作情況和螺旋槳才一樣。一旦有了前進速度,就會另有一個水平方向的相對風,這個風速基本上是和槳盤平行的,於是每一葉片在架盤中旋轉時,轉到不同的方位(即槳盤上的前後旋轉風速迎麵風速)水平合速。
向前進的和向後退的葉片,風速大不相同左右位置上,受到的相對風是不同的。葉片轉到右側時,它處於戶形胃前進的位置,對這葉片說來,因前進而生的相對風上和因旋轉而生的相對風是相加的;而轉到左側的那個葉片是處於後退的位置,這時,因前進而生的相對風將抵消一部分因旋轉而生的相對風。所以,在右側方位上的葉片和在左側方位上的葉片,受到的有效相對合速是有差別的,前進速度越大,這個差別越大。每個葉片所產生的升力是和相對合速的平方成正比的,如果旋翼也像螺旋槳一樣安死在槳毅上的話,那麼,在前進時,右邊的升力一定比左邊的犬,勢必要使整個直升機向左側翻滾,這是個大問題,不解決就無法作前進飛行。
解決的辦法之一是在每張葉片的根部安一個水平的揮拍鉸鏈,使葉片可以自由地上下揮動,像扇子似的。這樣一來,葉片轉到前進位鞏上所生的較大的升力就不會使機身翻滾,而隻是使這個葉片向上揮動一下。同理,葉片轉到後退艘上,也隻是使那個葉片向下揮動一下。安了這樣的水平―之後,一有升力,會不會使葉片都折到頭頂上去呢?不會的。因為葉片有質量,旋轉起來有離心力。離心力有拉平葉片的趨勢,這是個反對葉片折到頭頂上去的力。在實際運轉中,離心力和升力同時起作用,一個要葉片張開,一個要葉片向上合攏,所以葉片會取一定的上斜位置,這是上述兩種力對揮拍鏈的力矩平衡所決定的4位置。
有了揮拍鐵鏈之後,葉片根部基本上沒有升力所造成的彎矩了(螵旋槳是有的;),葉片的根部(甚至整個葉片)就不必那麼厚,這對於減輕旋翼的重量也大有好處。
還有一種解決翻滾的辦法,是把整個旋翼用一個水平的橫軸和動力軸連接起來(左右兩葉片固定成為一根直杠子),―翼可以像小孩玩的壓板似的上下搖劫。這樣在作前進飛行時,機身也不致被帶著翻滾,隻是旋翼本身上下搖動而已。前進飛行的問題解決了,但由於葉片不可避免地要不斷地轉到後退的位置上去,整個直升機的前進速度就不可能很大。現代一般的直升機的最大前進速度約200千米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