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論述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1989年共四十年間的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情況,以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為主線,其他音樂建設作為背景材料。

在世界當代音樂文化中,中國音樂保持著它的獨特體係、獨特思維和獨特風格,因而對世界音樂是具有獨特貢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有一些中國當代音樂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樂的經典寶庫。

這本著作既總結了當代中國豐富的音樂成就,也總結了深刻的曆史教訓,是學習當代中國音樂史的很好的教材。讀者對象包括:全國各音樂院校、師範院校音樂專業的師生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

再印序言

這是本書的第三次印刷,因此稱之為“再印”。

《中國當代音樂》一書的命運有些曲折。它是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的“中國當代音樂”課的教材。我從1985年起開始擔任此課的教學任務,逐年積累了一些教案和教材。1988年我接受人民音樂出版社的約請,集中精力編寫《中國當代音樂》一書。書稿於1989年6月全部完成,交給出版社之後,鑒於當時一場政治風暴過後的特殊政治背景,我很快被告知;此稿不能出版。當時還沒有“出版合同”之類的手續,編輯一句“不能出”,就宣判了稿件的“死刑”,一年多日以繼夜的寫作勞動就完全白忙活了。於是這本書稿隻能靜靜地躺在我的抽屜中沉睡了三年多。期間我也曾將此稿試投過兩家出版社,結果都像是石沉大海。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92年下半年,在我的朋友曾田力教授的真誠幫助下,《中國當代音樂》書稿被輾轉送到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終於得到該社領導的同意,列入了出版計劃。這在當時經濟大潮席卷而來,學術著作的出版和銷售都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了。於是此書於1993年4月由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初版的三千冊在半年之內就銷售一空,這主要得益於“中國音樂史學會”

項陽等許多朋友的熱心幫助和出版社的努力,也說明了許多學校對中國當代音樂教材的迫切需要。

此書初版時我正在美國作訪問學者,未能對全書作校對和審讀,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對音樂專業書籍的出版工作也缺乏必要的經驗,因此書中留下了很多錯字和排版上的錯誤。當初版的三千冊很快銷售完畢之後,該出版社便提出了重印的想法,我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建議,並加寫了一個附錄:《1989年以來的中國音樂創作》,補充了1993年之前中國音樂創作的發展概況。

這是本書的第二次印刷,於1994年4月出版,初版中大量的錯誤在這次重印中大都得到改正,因此這算是《中國當代音樂》一個比較完美的版本。

以上兩次印刷共出版了五千冊書,雖然我沒有拿到任何稿費,但是廣播學院出版社沒有讓我自己交錢出版,我已經很是感激了。此書在1994年獲得“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二等獎,獎金達兩千元,更使我喜出望外。此前,在1991年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優秀教材評獎”活動中,我交上了一大包《中國當代音樂》手抄的教材寥加評選,結果獲得了一個“優秀教材獎”,得到獎金五百元,這都是我的音樂專著的首度獲獎,心裏美得很。

此後,《中國當代音樂》 書被許多音樂院校、藝術學院和師範院校的音樂係當作學生的教材,因此需要量大增,許多教師和學生因為買不到此書,隻能采用複印的辦法。

最近上海音樂學院出版杜社長洛秦博士提出要再印此書,於是有了這本書的第三次印刷,我又十分愉快地接受了這一建議。

現在離開此書的初版已經十多年了,原來與北京廣播學院出版杜的協議早已過期,在版權方麵沒有任何問題。雖然我對廣播學院出版社十分感激,但是對十多年來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稿酬也確實心存芥蒂。這次洛秦博士答應給予最優惠的稿費,這一事實也說明了我們的音樂出版事業在沿著法治的道路迅速成長。這是所有音樂學者都值得慶幸的事。

十數年來《中國當代音樂》的曲折遭遇,也從一個側麵深刻反映了我國的音樂事業,特別是音樂出版事業從大艱難到大發展的具體過程。

本應借本書再印的機會對全書作些必要的補充和修改,然而由於時間的問題,隻好暫且按原樣再印。我本人亦正在艱難地努力撰寫一本《中國當代音樂史》,這是我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美夢,希望有一天能夠夢想成真。

是為序。

梁茂春

2004年6月30日

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