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沈萬三(1 / 2)

第五十四章沈萬三

“沈萬三,有說生於1296年,另有兩說1330年和1328年,死於1376年),男,名進,字勳條,俗稱萬三,元末明初人。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葉,沈萬三的父親沈祐由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沈家漾遷徙至周莊東垞,後又遷至銀子浜。沈萬三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萬三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沈萬三本名沈富,字仲榮。其父,乃自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徙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的沈祐。沈萬三之弟名沈貴,字仲華,又號“沈萬四。”。沈貴二子:長沈德昌;次沈漢傑,生於延祐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沈萬三,元末明初人。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萬三是對他的一種社會稱呼,他本名富,字仲榮,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國首富。如果大家到過古鎮周莊,在您對古稱秀色稱讚不一的時候,或許您沒有想到,周莊就是因為有了沈萬三,才成為江南著名的古鎮的,不但是周莊受惠於他,南京城的建城,沈萬三還有一半的功勞,因為是富可比國的他因為朱元璋的眼紅而被逼出資與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的。

據《吳江縣誌》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曆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他是通過墾殖而積累原始財富的,接著善於利用別人的金錢,並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開展對外貿易活動,資本。從而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莊“以村落而辟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至今,蘇州、南京、鎮江和浙北、安徽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萬三的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麵的許多故事、傳說。

《明史》裏也有好幾處提到沈萬三,其中一處在大腳馬皇後的傳記裏寫得明白:吳興的富民沈秀,也就是沈萬三,幫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朱元璋發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馬皇後進諫說:“你老婆我聽說法律這個東西,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朱元璋聽了有些解氣,饒過沈萬三沒殺,把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正史如此說,自然許多人相信。老百姓善良,不太願意一個財富傳奇老死邊陲,就編造故事說他在雲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間還有人在到處散播奇遇,說自己在雲南見到了長生不死的沈萬三。

不過很可惜,傳說當不得真,正史說的,也並不見得就一定正確。《明史》為清人編撰,出於政治目的抹黑明朝的文字隨處可見,但史實告訴我們:沈萬三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於元朝,死於元朝。

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裏說,“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編纂者的史料來源是明代人莫旦撰寫的《吳江誌》。莫家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說的話,《吳江縣誌》的編纂者自然不敢怠慢,但欽定的正史已經出版發行,他們也不敢推翻,所以隻好在後麵加上一段注釋:莫旦說張士誠占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早已經死了,但《明史》裏又說沈萬三幫高皇帝修南京城,請求犒勞軍隊,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誰對誰錯,我們也搞不清楚。

張士誠的軍隊占領吳會的時間是元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這就等於是說:按照莫旦的說法,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至少已經死了12個年頭,死人既不會從墳墓裏爬出來替他修城牆,也不必再擔心被他抄家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