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的社會交往
培養寶寶心理健康,爸爸媽媽還要鼓勵和支持寶寶多和小朋友接近,坐在一起活動、玩耍;或者是參加一些成人社交活動,要多和爸爸媽媽以以外的成人接近。
這樣的話,可以豐富寶寶的生活,開拓思路,鍛煉性格,使寶寶逐漸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以避免羞怯、自卑、孤僻等心理產生。
想讓寶寶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爸爸媽媽就要給寶寶的心理發展創造一個優越的環境。
如何教育任性的寶寶
1周歲的寶寶已經有很強的任性行為,一有不滿意之處就會發脾氣,哭鬧個沒完,有的寶寶發火起來,還會動小手打人。爸爸媽媽在早期教育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寶寶能力特點
1歲左右的寶寶有時會向大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要進廚房、玩剪刀等,並且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大哭大鬧。
寶寶能力培養方案
遇到寶寶任性時,爸爸媽媽不要輕易遷就寶寶的不合理要求;更不要故意讓寶寶學習錯誤的發音,否則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以後很難糾正。
遇到寶寶任性情況,大人首先要耐心勸阻,說明危害問題。如果寶寶不肯罷休,爸爸媽媽可以采取冷處理,讓寶寶自己去哭一陣、待發泄完畢後,再和他講清道理。爸爸媽媽也可以用以下幾個小辦法:
轉移注意力
在寶寶任性發脾氣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說:“你聽,那邊是什麼聲音?快去看看。”把寶寶的注意力轉達移到別的地方去,以擺脫眼前的困境。
暫時回避有時讓寶寶先哭鬧一會時間也好,就當做呼吸操和運動體操,均能促進寶寶的生長和發育,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還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其實,大哭大鬧往往是1歲左右寶寶逼迫大人“就範”的主要手段。如果寶寶一哭,就無條件地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就會使寶寶認為隻要自己一發脾氣,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因此,爸爸媽媽切不能因為一哭鬧就輕易遷就,要耐心等待寶寶冷靜下來,然後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解決。
正確引導
在寶寶作任性時,爸爸媽媽要引導寶寶的個性向著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於寶寶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要明確表示禁止。對於寶寶好的行為,爸爸媽媽要加以鼓勵,加強與寶寶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氣氛,使寶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爸爸媽媽要堅定地拒絕寶寶的不合理要求。不然,寶寶更會變本加厲,愈鬧愈凶。由此養成難以糾正的任性、不講理的壞習慣。其實,寶寶因無理要求被拒絕而發泄幾次,對他的健康並不會有多大影響,父母不必為此擔心。
訓練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寶寶的排便習慣應從小培養。其實,寶寶能有意識地控製大小便需到1歲之後,這時寶寶的自我意識有了萌芽,爸爸媽媽可以有規律地進行訓練。
但也有的寶寶這時可能還不行,遇上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能打罵寶寶,應該耐心堅持下去。
寶寶能力特點
寶寶一出生,大便和小便都是天生就有的無條件反射,糞便在直腸內聚積很多就引起排便反射,就會自動排便;尿在膀胱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動排出。
半歲以內的寶寶,一晝夜小便約20次,7~12個月減少到15次,2~3歲時又減少到10次左右,每次尿量也會增加;大便的次數比小便次數少得多,1歲以內每晝夜1~4次,吃母奶的寶寶次數可更多些。1歲斷奶吃飯後,大便隻有1~2次。
寶寶能力培養方案
這時爸爸媽媽更應重視排便的調教,使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寶寶的大腦神經係統基本發育成熟,能夠主動控製大小便了。首先,爸爸媽媽應細心體察寶寶通常在什麼時候大便、小便;便前都有哪些表情,如凝視、不動、臉發紅等,發現這種情況就應立刻讓寶寶坐盆,並用“噓噓”或“嗯嗯”的聲音,促使寶寶大便或小便。
爸爸媽媽上衛生間時可以有意識帶寶寶同行,引導寶寶主動在衛生間便便。
最初要幫助寶寶穿脫褲子,以後逐漸引導寶寶自己料理。並且,要從現在開始,培養寶寶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準備一個可愛的便器
讓寶寶喜歡上如廁,要先準備一個可愛的寶寶專用便器。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一同挑選他喜歡的便盆,還可以讓他為他的便盆做些修飾,隻有對便盆產生興趣,寶寶才可能會有坐在便盆上大小便的欲望。這是如廁訓練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培養快樂的如廁情緒
培養快樂的入廁情緒也很重要,爸爸媽媽應對寶寶能夠自己順利完成排便過程或有進步時都應給予恰當的表揚,這些稱讚的話語,既對寶寶的語言和心理發育有促進作用,又能讓寶寶體會如廁的舒心。
減少尿布的使用時間
當寶寶有尿尿的規律性後,爸爸媽媽就可以有意識地逐漸減少使用尿布,最後做到完全不用尿布,直至穿完襠褲,會大大減少患尿路感染的機會。如果使用尿布時間過長,寶寶稍大以後,晚上容易發生遺尿,尤其遇到緊張、疲勞等情況。
選擇合適的褲子
寶寶的褲子講究寬鬆,便於寶寶自己脫穿。
一般來說,棉質、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能讓寶寶強烈地感覺到弄髒後的不舒適感,又比較容易清理,有利於督促寶寶學會自己如廁。
尊重寶寶的意願
在訓練寶寶如廁時,應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要為了節省尿布,就把寶寶長時間放在便盆上,直至“方便”完畢。
坐便盆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5~10分鍾左右即可。如果寶寶沒有便意,就讓他起來,過一會兒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