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頌詞實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26日與我建交,首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李周淵向劉少奇副主席遞交國書時致頌詞,劉副主席致答詞。
李周淵大使頌詞如下:
主席閣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任命我為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現向閣下呈遞國書,實感無任榮幸。
朝中兩國,疆界毗連,在曆史上我們兩國人民物質生活與文化之交流原甚密切,由於殘暴的帝國主義之侵略與反動統治,使我兩國之友善關係在長期間無由充分實現。現在則發生了基本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偉大的蘇聯實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歐洲擊潰了法西斯德國,在東方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使歐洲與東方許多被壓迫的人民獲得解放,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半世紀以來,朝鮮人民一直處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地位,過著奴隸生活,由於偉大蘇聯的武裝力量及英勇的蘇聯軍隊熱誠幫助下解放出來,並依據朝鮮人民不斷的創造與努力,已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組織了共和國政府。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反動統治的人民解放戰爭中獲得了偉大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於以上這些事實使朝中兩國之友善關係和幸福有了巨大的轉變。
朝中兩國人民在為了建立自主獨立民主的國家之鬥爭中,曾不斷相互同情和協助過。今天兩國人民在兩國發展的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產生了更加緊密和鞏固的友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間,正式外交關係的建立,不僅有利於今後朝中兩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關係的日趨鞏固,且對東方被壓迫人民之爭取民族自由與和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解放鬥爭將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主席閣下,當我開始執行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之任務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為了今後兩國人民的幸福,友善互助諸關係之愈加鞏固,願盡一切努力,希閣下予以信任。並望閣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我的工作予以必要的協助。
劉副主席答詞如下:
大使先生:
我很高興地接受貴大使所呈遞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所授予的國書。
中朝兩國,國境毗連,同受帝國主義之壓迫,並為反對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期的共同鬥爭。中國人民對朝鮮人民爭取其祖國獨立,民主與統一的英勇鬥爭,表示無限的同情,並對朝鮮人民建設的成就表示欽佩。中朝兩國正式外交關係之建立,我相信,對於兩國今後的發展將有重大利益,並將使亞洲的和平與安定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我熱烈歡迎貴大使出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特命全權大使,並願在貴大使鞏固與發展兩國友誼的工作中,盡力協助。
謹祝貴國國家繁榮,人民興旺;貴國元首健康。
答詞
答詞(Speech upon Accepting an Ambassador's
Creden-tials)是和頌詞相對應使用的一種外交文書體式。它是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間,派遣國的大使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國書時致頌詞之後,駐在國元首根據頌詞的內容當即麵向大使的友好回答詞。其主要內容是:元首對派遣國大使的到來和呈遞國書表示熱情歡迎和接受;對派遣國元首和其他領導人的問候表示誠摯感謝;依據兩國關係和當前形勢的需要發表必要的議論;簡述、評價、頌揚兩國友誼和國家關係;讚頌派遣國在全麵或某些方麵所取得的成就;表明願意協助和支持大使工作的態度等。答詞是出於接使國元首之口的言辭,一般來說,比頌詞簡短一些。有時隻有幾句話,表示歡迎態度即可,隻有在特別友好的情況下,才會長一點,以示特別重視。在致完頌、答詞以後,還要進行一定的談話,談話多數簡短,個別稍長。
答詞和頌詞一樣,都是當麵誦讀給對方聽的,文字和寫法的要求與頌詞基本相同,詞嚴語穩,敘事實在,格式規範,誦讀流暢,隻是口氣有所不同。由於答詞是頌詞的對應詞,因而,一定要在內容、結構、格式等方麵和頌詞相呼應。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大使在覲見駐在國元首的前幾天,要把一份國書的副本和一份頌詞的副本提前交給駐在國外交部長,一則起通知大使已到達,要求呈遞國書之意;二則也使接使國提前了解國書和頌詞的內容,以便做好準備。頌詞和答詞互致完後相互交換,這就是常說的大使遞交國書時與駐在國元首互致互換頌、答詞。
答詞的格式、用紙和頌詞相同(在一國內),在遞交方式上,古代有大使背誦頌詞的說法,不曾有元首背誦答詞的說法。但元首口頭致答詞不曾事先有文稿者卻有之。現在國際慣例和一般做法,元首致答詞,事先多有文稿,致後相互交換。元首致答詞無文稿者,屬少見。
根據近代的外交實踐,大使覲見駐在國元首,呈遞國書,因是初次見麵,有的國家認為互致頌、答詞,一般多出於禮儀形式,不涉及具體內容,所以,在外交禮賓和外交文書的變革中,取締了致頌、答詞的做法,改成一種比較簡便、自由的覲見談話方式。互致頌、答詞的方式,在國際上也還有許多國家在應用。
撰寫答詞的一般格式是:
答詞
大使閣下(或先生閣下、同誌):
我非常愉快地接受您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的國書。
(對大使到來表示歡迎,對派遣國元首和其他領導人向駐在國元首和人民的問候表示感謝)
(對兩國關係的簡單評價等)
(對國際形勢及關心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議論或闡述等)
大使閣下(先生閣下、同誌),我確信,在您為加強我們兩國間的友好關係和為我們爭取××××的共同鬥爭中,完成您所擔負的高尚使命的時候,您將得到××共和國政府及我個人的全力協助。
19××年×月×日
(日期可寫,也可不寫)
附實例:
一、第一個與我國建交大使致頌詞後的答詞
毛澤東主席對蘇聯首任大使羅申的答詞
(1949年10月16日)
羅申大使先生:
我很高興地接受貴大使所呈遞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國書,並衷心感謝貴大使的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伊始,即承蘇聯政府首先響應願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我相信,中蘇之間的友誼,將因貴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日益發展和鞏固起來。我熱烈地歡迎貴大使出任蘇聯駐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特命全權大使。我相信,經過貴大使的努力,貴我兩國的合作,將日趨密切,同時將有利於爭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在此,謹祝貴國國家繁榮,人民興旺,並祝貴國元首健康!
附:羅申大使的頌詞
主席閣下:
鄙人奉了重大的使命,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的資格向貴主席呈遞蘇聯政府所授予的國書,首先表示十分榮幸。在呈遞國書的時候,鄙人請求貴主席相信鄙人一定要努力鞏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十分幸福結成的友好關係。中蘇友誼的穩固,不但有益於中蘇兩國人民,而且有益於全世界和平和國際上的安全。同時鄙人希望獲得貴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全體官員對於完成鄙人所負使命的幫助。謹向貴主席並經貴主席向全中國人民祝賀這一曆史上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一次勝利為中國開辟了走向自由民主發展的廣闊道路。謹向貴主席祝賀榮任貴國元首。敬祝貴主席政躬康泰,並祝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運昌隆。
二、毛澤東主席在緬甸聯邦駐我國特命全權大使吳拉茂呈遞國書時致頌詞之後的答詞
吳拉茂大使的頌詞
主席先生:
由於緬甸聯邦政府授命,我獲此榮幸,在此向閣下呈遞召回前任大使吳敏登的國書,他現已任職緬甸外交部。
我又獲此榮幸,在此隆重的儀式中,向閣下呈遞任命我為緬甸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的國書。
我們兩國地理上的毗連,是我們兩國過去產生密切的曆史與文化關係的主要因素。由於我們兩國之間自古以來就存在著這樣親切的關係與傳統,因此友好關係與互相了解的堅固的基礎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兩國人民始終獻身於和平事業,因此我來到偉大的貴國的古老而美麗的首都,並帶來緬甸人民的熱烈而友好的敬意,與緬甸人民對於中國人民幸福繁榮的一切願望。
緬甸人民誠懇地願望對中國人民保持友好的感情,並珍愛與保持友好的關係,這種友好的關係已經由彼此互相尊重主權以及彼此具有誠懇的諒解合作的精神互相表現出來了。
在世界局勢騷亂不安的情況下,為了世界一般的和平與繁榮,特別是為了亞洲的和平與繁榮,所有的亞洲人民之間,應該存在著更密切的合作,互相信任以及相互了解的情感,這是極其必要的。隻有通過這種合作與了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亞洲人民才能更具有威信的發言權——這就是我們的比以前更受重視的正當的要求。
緬甸人民,由於充分地認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政治思想上和東方大局的趨勢上的潛在的作用,因此,我們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很是欽仰。
緬甸聯邦政府的目標,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更密切的合作,我認為這是我的光榮和幸運來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時我也十分誠懇地祈望我能勝任這個任務。
閣下,我深信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會給我一切必要的協助,以完成我國政府委托給我的這一崇高而重要的任務。
閣下,最後我謹向你轉達緬甸聯邦總統對閣下個人所表示的敬意與願望。
毛澤東主席的答詞
大使先生:
我很高興地接受貴大使呈遞的緬甸聯邦總統的國書,並感謝貴大使的祝賀。
中緬兩國在曆史、文化上有著悠久而密切的關係,兩國人民在長期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鬥爭中,更有了深切的同情與了解。我深信貴我兩國外交關係的發展,不但將使已存在於兩國人民間的友誼日益增進與鞏固,而且必將有助於亞洲的和平與安定。
我熱烈地歡迎閣下出任緬甸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命全權大使,並願對貴大使加強兩國友好合作的工作,予以協助。
謹祝貴國國家繁榮,人民興旺,並祝貴國元首健康。
三、宋慶齡副主席在接受伊拉克共和國首任駐華大使阿卜杜勒·哈格·法齊勒遞交國書時的答詞(1960年4月27日)大使先生:
我很榮幸地接受閣下被任命為伊拉克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特命全權大使的國書,並且感謝閣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祝願和對我本人的友好表示。
中伊兩國都是具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兩國人民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雖然在近百年來由於殖民主義者竭力阻撓,使中伊兩國間的傳統關係和友好來往發生過間斷,但自從伊拉克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兩國又建立起了新的友好合作關係。在過去的一年中,這種友好合作關係已經有了令人滿意的發展。
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是我們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堅決支持伊拉克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為反對帝國主義和維護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正義鬥爭。我們相信,建立在五項原則基礎之上的中伊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今後必將日益發展,並對維護和鞏固亞非及世界和平的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使先生,我熱烈地歡迎閣下出任伊拉克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在閣下為發展中伊兩國友好合作的工作中,將會得到我國政府和我本人的充分協助。
謹祝貴國國家繁榮,人民幸福。
四、建交、複交聯合公報與聲明
建交、複交聯合公報與聲明是兩國建立或恢複外交關係的文書,是兩國政府間的政治協議。建立外交關係通常是經過雙方談判,達成一致意見後,利用發表聯合公報的形式來確立。恢複外交關係通常用聯合公報、聯合新聞公報或聯合聲明的形式確立。中日關係正常化就是用聯合聲明的形式確立的。
(一)建交聯合公報與聲明
建交聯合公報是一國政府與另一個國家的政府通過其外交代表經過洽商、談判,在雙方自願的原則下,決定相互承認對方的主權,同意對方提出的必要條件,建立兩國之間外交關係時共同發表的聯合公報,這種聯合公報發表之日,就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之時。從此,這種聯合公報也就成為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曆史憑據。同時,建交聯合公報又是兩國外交關係的紐帶,它的發表標誌著兩國政府和人民的相互承認,願意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得以實現,標誌著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進入一個曆史的新階段。建交公報又是建交國雙方的政治性協議文書,一般被稱為國家的一種政治條約,建交國雙方都必須受公報條文的約束,且都有各自應當承擔的義務和行使的權利。兩國未建立外交關係以前的交往是很少的,而且一般僅是非官方的、民間的;自雙方建交開始,兩國政府和人民就有了頻繁的交往,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等領域的交往逐步地開展起來,兩國人民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對人類的繁榮富強、國際和平就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建交公報的條文一般是簡短的,但內容和意義卻是重大的。它一般都公開發表,向本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告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事實,同時公開聲明兩國在建立外交關係中遵守的原則、承擔的義務和行使的權利。
世界各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都不是隨便的或任意的,而是有原則的。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同外國建立外交關係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但希望尋找新友、結交新邦、謀求對本國人民的最大利益、考慮世界合作等似乎是共同的。一般說來,一個國家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越多,關係越友好、發展,對本國人民越有利,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發言的機會就越廣泛,就容易得到更多的國家的擁護、支持和協助。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處理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以促進和維護世界和平,鞏固和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為出發點的。例如,1979年內我國和世界上五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其中1月5日在巴黎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布提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2月8日在巴黎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中葡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6月22日在紐約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愛爾蘭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國公報》、12月24日在紐約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厄瓜多爾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中都提到(或者內容接近)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表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立場。在處理不同的國家關係中,建交公報的條文也可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有所不同。事實上世界各國的建交公報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如,1979年1月1日商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中雖沒有提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條文,但突出的是處理美國同台灣的關係。這份建交公報,是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憑證,由它發表之日開始,在中美關係的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建交公報的格式大體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開始的第一自然段,說明經商定從19××年×月×日起建立(一般為大使級)外交關係;第二部分,寫建立外交關係的原則和雙方應遵守的條文;第三部分,寫建館事宜等具體事務條文,包括落款的簽署、時間。因為各國的製度、用語習慣、寫作方式及具體情況不同,各國撰寫的建交公報也都有本國民族的特點。要寫的內容多少,由建交國雙方協商(談判)而定,有的需要寫得長一些,有的則可寫得短一些。例如,1976年4月25日在普拉亞簽訂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佛得角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實質內容隻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佛得角政府決定自1976年4月25日起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一句話。這份建交公報雖很短,可也達到了建交的目的。
從一般看來,一份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如果雙方同意寫得全一些,應寫:(1)建交目的;(2)建交原則;(3)甲方對乙方提出條件的態度;(4)乙方對甲方提出條件的態度;(5)雙方共同的態度和願望;(6)建交的時間、建館事宜、簽署等內容。它的一般格式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和國為了促進中、×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根據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經過友好協商決定自19××年×月×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兩國政府將根據××××(建交原則)原則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決支持××共和國××××的正義事業。(甲方對乙方提出條約的態度)
××共和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乙方對甲方提出條件的態度)
中、×兩國政府商定在××××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慣例在各自首都為對方的建館及其執行任務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兩國政府相信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和國建立和保持外交關係將有助於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共和國代表
(簽署)
(簽署)
19××年×月×日於××
上述這個建交聯合公報的格式,隻是用得較多的普通格式,在實際的建交外交實踐活動中,落實到文字的內容不一定這樣全。
建交一般都用聯合公報的形式。但根據雙方的協議,也可以用其他文書體式。如中日邦交正常化是用《中日聯合聲明》實施和發表的。用什麼文書體式隻是一種形式問題,實質是達到建立外交關係的目的。兩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不僅是兩國人民之間的大事,甚至對世界和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如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不僅使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能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而且對朝鮮半島局勢的緩和與穩定,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附:《中韓建交聯合公報》和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聯合聲明》作為文本樣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根據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決定自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同意根據“聯合國憲章”原則,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持久的睦鄰合作關係。
三、大韓民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尊重中方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之立場。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相信,兩國建交將有助於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與穩定,也將有助於亞洲的和平與穩定。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尊重朝鮮民族早日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願望,並支持由朝鮮民族自己來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商定,按照一九六一年“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在各自首都為對方大使館的建立和履行其職務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並盡快互派大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大韓民國政府代表
錢其琛
李相玉
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於北京
中日聯合聲明
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於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十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陪同田中角榮總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務大臣、二階堂進內閣官房長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員。
毛澤東主席於九月二十七日會見了田中角榮總理大臣。雙方進行了認真、友好的談話。
周恩來總理、姬鵬飛外交部長和田中角榮總理大臣、大平正芳外務大臣,始終在友好氣氛中,以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問題為中心,就兩國間的各項問題,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同意發表兩國政府的下述聯合聲明: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有著悠久的傳統友好的曆史。兩國人民切望結束迄今存在於兩國間的不正常狀態。戰爭狀態的結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兩國人民這種願望的實現,將揭開兩國關係史上新的一頁。
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麵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的“複交三原則”的立場上,謀求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這一見解。中國方麵對此表示歡迎。
中日兩國盡管社會製度不同,應該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關係。兩國邦交正常化,發展兩國的睦鄰友好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利益的,也是對緩和亞洲緊張局勢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貢獻。
(一)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告結束。
(二)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決定自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起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政府決定,按照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在各自的首都為對方大使館的建立和履行職務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並盡快互換大使。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根據上述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兩國政府確認,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七)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是針對第三國的。兩國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為了鞏固和發展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同意進行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為目的的談判。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為進一步發展兩國間的關係和擴大人員往來,根據需要並考慮到已有的民間協定,同意進行以締結貿易、航海、航空、漁業等協定為目的的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總理
周恩來
(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外交部長
姬鵬飛
(簽署)
日本國
內閣總理大臣
田中角榮
(簽署)
日本國
外務大臣
大平正芳
(簽署)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於北京
(二)複交聯合公報
複交聯合公報是兩國政府間以前曾建立過正式的外交關係,後因某種原因而斷絕了外交關係,經過一定時期後,關係重新友好起來,雙方有了重新恢複外交關係的願望,經過商定(談判),同意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在恢複兩國之間外交關係時發表的聯合公報。
複交聯合公報的性質、作用、原則等都和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基本上是一樣的。它的格式一般較建交公報簡短一些,其具體寫法,由兩國政府協商而定。例如,我國同中非共和國複交的情況是:1960年8月中非獨立,1964年9月我國政府代表團訪問中非時,同中非商談正式簽署了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65年1月和12月,雙方互派大使。1966年1月1日,博薩卡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同我國斷交。1976年經過雙方商定又同我國恢複了外交關係,1976年8月20日於班吉簽署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國家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這份複交聯合公報,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恢複外交關係的事實,成為中、中非關係史上重要的曆史憑證,是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要曆史性文獻。
複交聯合公報的一般格式為: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和國國家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共和國政府,根據××××××××××××××××××××的原則,經過友好協商,決定自19××年×月×日起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恢複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級外交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權代表
××共和國全權代表
(簽署)
(簽署)
19××年×月×日於××
附一: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國家關係正常化的聯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非共和國政府,根據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經過友好商談,決定自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起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恢複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級外交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紮伊爾共和國
特命全權大使
宮達非
(簽署)
中非共和國政府代表
中非共和國終身總統
讓—貝德爾·博卡薩元帥
(簽署)
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日於班吉
附二:隻發新聞的複交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納共和國政府就恢複兩國外交關係發表新聞公報
新聞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加納共和國政府,經過雙方外交代表的友好會談,決定自即日起恢複兩國外交關係。
兩國政府將盡快互派大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日利亞特命全權大使
楊琪良
(簽署)
加納共和國外交部長阿費裏少將
(簽署)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於拉格斯
五、照會
照會(Note)一詞,在我國古代含意有二,一曰:參照、會勘。《宋史·河渠誌三》丙辰張商英又言:“……訪聞先朝水官孫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賈種民,各有‘河議’,乞取索照會。”二曰:招呼,通知。《書中人·證畫》上說:“特先到他寓所,打個照會。”《蕩寇誌·二五》:“原來他看到這個人,倒也妙極,隻可惜不及打照會。”現代意義的照會是外交文書的一種,是國家往來中最常用的一種外交文書。按照國際慣例,僅限外交部及其派出的外交代表機關、外交代表與另一國相對應的外交機關、外交代表之間所直接使用的一種公文。根據現代的外交實踐,照會也用於具有外交性質的領事館和國際組織。
照會作為公文名稱,一般說,在我國自明代始。照會有會同照閱之意,大都是不相隸屬的文武各衙門之間行文時使用。明代凡五軍都督府行文六部用照會。清朝規定,總兵行文非所轄的副將;副將行文非所轄的都司、守備;參將、遊擊行文非所轄的守備;都司、守備行文非所轄的千總;總督於總兵;提督於司、道、運司;總兵於府、廳、州、縣;副將於州、縣;駐防副都統行文非所屬之副將;經略行文將軍、督撫;均用照會。知府行文直隸州知州,用墨筆照會。清末府、廳、州、縣長官行文議事會或參事會,司道行文自治機關也用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