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福布斯(1 / 3)

“粉絲素質高助《後會無期》票房超過同檔期的《小行星》。”

“8月份的結束標誌著暑期檔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當三億月票房再度刷新內地文藝電影市場記錄的同時,陳歌與郭琴這兩位著名年輕導演在票房上的競逐也為這個暑期檔掀起粉絲觀影熱潮。上映首周,《小行星》和《後會無期》各自收獲了近2億票房,而截至8月29日,二者總票房均已超過4億,且二者合力為8月影市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票房。如果說這股觀影熱潮中粉絲經濟的力量不容忽視,電影成了個人粉絲效應的“衍生品”,那麼利用數據洞悉郭、韓兩方陣營背後究竟是誰在為各自作品買單,票房、口碑轉化效果如何,或許對未來同類電影產品的開發具有參考價值。”

“二者粉絲對比:郭琴未成年粉絲多,陳歌粉絲教育程度高

根據eci中國藝人商業價值評估係統最新數據,陳歌和郭琴個人粉絲之間的差異集中體現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職業上。從年齡上看,陳歌粉絲年齡普遍大於郭琴的粉絲;女性都是二人粉絲主體,但郭琴的年幼粉絲多達八成;另外,郭琴粉絲的學曆在大學本科及以下分布均勻,而陳歌粉絲受教育程度則普遍高於郭敬明粉絲;郭琴粉絲以在校學生為主體,而陳歌在白領群體中人氣更高。整體上看,在女性、青少年在校生中具有較高人氣,而陳歌的粉絲不論是年齡、性別或是職業的分布都比郭琴要平均,粉絲學曆更高。

陳歌和郭琴粉絲群體的差異大體來源於各自文學作品的長期市場積累,以及個人品牌的口碑和口碑傳播上的差別。而這樣的粉絲差異也或多或少地體現在了這兩部電影的票房表現和口碑傳播的差異中。”

“票房是一切電影市場行為的最終結果。根據ebc日票房智庫的數據,雖然《小行星》和《後會無期》上映間隔一周,但二者分別以2.96億和2.3億的首周票房證明了旗鼓相當的市場潛力。然而,每日票房走勢卻從側麵反映出二者觀影人群消費行為的差異。從上映首日表現來看,選擇在8月17日周四工作日上映並未影響《小行星》的票房表現,首日即收獲了0.77億票房和75%的日觀影人次,遠高於《後會無期》8月24日0.54萬和62.2%的人次占比的開畫表現。但從第二日開始,《後會無期》即在人次占比上開始反超,另外,與《小行星》首日爆發後一路走低的票房趨勢不同的是,《後會無期》首周六、日票房和上座率都出現強勢反彈。”

“從微博映後熱門話題來看,觀眾對《小行星》的討論較多集中在電影的的劇情、角色、演員、導演,而觀眾對《後會無期》的討論除導演外,涉及個別演員或角色的討論熱度不高,更多集中在對台詞、《後會無期》與《小行星》對比,以及及陳歌自身相關話題的熱議。《小行星》的觀眾在映後大多隻抒發針對《小行星》和相關主創的情感,而《後會無期》的觀眾在觀後感中則似乎更願意將郭、陳二人及兩部影片進行對比。

此外,對於兩部影片的輿論熱點都不約而同地突顯出了電影歌曲在電影營銷中的重要性:《小行星》引入小鮮肉演員吳毅,以及《後會無期》引入黃曉鳴,都對提升兩部影片的關注度產生了積極影響。”

————《明報》報道。

“後會無期票房超小時代累計票房已達5.21億”

“在郭琴導演的《小行星》上映不久便斬獲2億票房後,陳歌的電影《後會無期》昨日公映。

《後會無期》上映首日勢頭強勁,首日全國排片33062場位居第一,首日票房成績,也打破了《東邪西毒》保持的國產文藝片首日票房紀錄。在業內人士看,所謂的“郭陳對決”更多是幕後團隊運作的功勞,由此引發的諸多話題其實是幫兩部影片一起做了營銷,而票房也將是雙贏的結果。

————《文藝報》報道。

······

······

午後,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下,陳歌愜意的靠在沙發上,在他的前麵是電視機的屏幕,裏麵正在播放著去年上映的《特洛》,這部投資1.8億美元,由布拉德、精靈王子蘭多.布魯、克魯主演的電影是當前少有的恢弘史詩戰爭巨製。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