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張洪波詩集《獨旅》(1 / 2)

第1卷 序張洪波詩集《獨旅》

看到洪波同誌這本詩集題名為《獨旅》,全身心禁不住抖動丁起來,不僅是心靈的領會和交融,還有一些說不清是欣悅還是沉迷的思緒。我感到了這位年輕詩人在嚴峻的現實麵前所作的思考和探求詩歌審美意向的努力,以及拓展心靈世界顯出的赤忱激情。假如我現在有一本新寫的詩集,我也很有可能選用“獨旅”作為書名。

回顧自己幾十年的艱難生涯,證明了一個事理:孤寂常常伴隨著清醒。而清醒地孤寂的時候(有時十分短暫,有時要經曆幾天幾十天甚至幾年光景)。多半是困惱不安的心靈正在隱秘地凝聚著渴求和夢想。或者正麵臨著一次無法回避的選擇,承受人生的考驗。看了《獨旅》這部詩之後,我深信與她相依為命的作者有過這種既痛苦又歡欣的經曆。對於那些在喧囂聲中潛入內心領域的詩人來說,創作是很孤寂的,且要付出生命作為代價。他們的腳跡,深深淺淺。歪歪斜斜,幾乎是隨時都可被漫天的風塵掩沒的虛點,這些遠遠望去似有似無的虛點,是誠實的探索者們用血和淚點播的種子,它們在蒼茫的遠方熠熠生光。但世界上隻有種子和腳跡不懼怕埋沒,它們被埋沒方可獲得生命的超越。因此,真正的詩是在探索中發現的一片陌生的境界,它是值得傾出生命腔體中全部熱血去獻身的新疆域。當然,也很有可能跋涉一生而達不到這個心向往之的天地,它可望而不可即,隻能用心靈去與它深深地契合。而詩人隻不過開創了一段向前拓展的無終無極的過程而已,這實實在在的布滿腳跡的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地平線。對於探索者它具有永恒的魅惑力。

我第一次注意到洪被同誌是他發表在《十月》雜誌上的一組寫油田的詩。後來在期望中不斷讀到他的許多新作。近兩年來讀得少些,不是他寫的步了,而是由於這段時間裏的我的心緒總安定不下來,許多年輕詩人的新作都想看而沒有看。三四十月之前,收到了他寄給我的《獨旅》的原稿,讀過後驚喜異常地看到他在詩創作上有了明顯而深刻的變化。同時還覺得他的這個變化不是變得陌生,像有些年輕詩人近幾年神奇莫測的那種變幻,也不是常常看到的誕生即是衰亡的一閃現的生命。他的變化是屬於正常的切實的發育。肩變得寬厚,聲音帶出耀沉的胸音,眼睛閃射出審視世界的銳利的光芒。就像看到了分別一段時聞的年輕人,當他(她)從遠方奔來突然立在麵前,乍一看真不敢認,可是經過仔細辨識,還是十分欣喜地認了出來,他們過去的生命不是消亡,而是成長得堅實與高大起來,這比喻並不確切。也許有人對《獨旅》作者的這種變化感到不甚滿足,認為變得不徹底,肩頭上並沒有長出羽翼。但是我卻以為他的變化是深刻的,是經曆了一個由內向外灼疼心靈的修煉過程,他變化的難度甚至比變得判若兩人的那種效果還要難些。我自己近十年來就經曆過這十艱難的考驗。我們之間不同的是,他是成長,而我是討還失去的青春。但都有各自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