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為主體的我國廣播對外宣傳報道工作,銳意改革創新,不斷改進報道方式,著力打造宣傳品牌,節目質量顯著提高,傳播效果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一、重大宣傳報道出新出彩
2001年至2010年,國內國際重大事件多、熱點多、突發事件多。國際台精心策劃,周密部署,贏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宣傳報道戰役的勝利。2001年,國際台43種語言廣播在一百二十多個欄目中,掛牌播出《中國共產黨80年》大型係列新聞專題節目。同時,對長達8個月的APEC係列會議進行了全麵、準確、及時的報道。全年國際台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來信九十多萬封。2002年,國際台使用9種語言對十六大開幕式及江澤民的報告進行直播,宣傳實效顯著,聽眾反饋熱烈。全年共收到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117萬封。2003年,國際台圓滿完成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對外宣傳報道,完成了抗擊“非典”、伊拉克戰爭和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和返回等重大宣傳報道戰役。全年共收到161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一百五十多萬封。2004年,國際台圓滿完成雅典奧運會、在法國舉行的“中國文化年”、朝核問題北京“六方會談”、鄧小平同誌100周年誕辰等一係列重大宣傳報道工作,共收到聽眾來信182萬封。
2001年,國際台各語言部抓住國家領導人互訪、開播周年紀念、重大節日等契機,采訪製作了一批可聽性、針對性很強的特別節目。2002年,國際台建立並啟動節目聽評機製和新聞發稿考評機製,提高節目質量和發稿水平成為編播部門的自覺行動。2003年,國際台邀請外國專家、外國通訊員、外國留學生和聽眾參與節目製作等,豐富節目和稿件來源,提高了節目水準。2004年,國際台積極推進語言廣播播出頻率和播出時間調整工作,全台每天從本土發射的廣播節目達188小時。同時,建成24小時英語節目播出平台,為英語環球廣播奠定基礎。在修訂《國際台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應急規定(試行)》的基礎上,完善了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快速反應和應急協調機製。2004年“兩會”前夕,國際台英語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征求美國聽眾關心的問題,收到美國三十多名師生給中國總理提出的他們關心的54個問題,被納入溫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時的開場白。
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道中,國際台用10種語言對大會開幕式進行直播。國際台策劃實施的“中國—東盟合作之旅”大型廣播電視聯合采訪活動,創造了中國媒體對東南亞國家單次聯合采訪時間最長、國家最多、參與媒體最多、記者人數最多、發稿數量最多的紀錄,體現了外宣策略由“零散被動型”向“規模主動型”轉變。國際台組織中外記者多語種聯合采訪團,分赴西藏、安徽、遼寧、河南、河北、貴州、江蘇、廣東等省區進行了采訪,所到之處,深受歡迎。2008年,國際台遵循“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理念,高水平、有特色地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宣傳報道,創報道投入規模、高端采訪人數、自主策劃活動數量、海外合作媒體數量、網站訪問和頁麵瀏覽量、受眾參與互動人次等多個之最。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香港回歸10周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國“嫦娥一號”發射、神七發射等宣傳報道,積極主動,及時充分,豐富多彩,重點突出。2005至2008年,國際台組織了三十多場形式多樣、互動感強的多語種網絡對話,吸引了網民廣泛參與,以互動交流為特征的新型節目形態,成為多語種網站的常態方式。
2009年,國際台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直播報道任務,實現重大報道活動的多項突破:150人的前方報道團隊,創單次大型報道活動規模之最;26種語言音視圖文直播,創直播語種數量之最;5種媒體發布平台,創直播平台規模之最;11種語言同步進行網絡視頻直播,創視頻直播規模和語種數量之最;廣州話進行網絡視頻直播,創方言廣播視頻直播之先河;835萬新聞直播網頁點擊量、120萬在線收聽收看和點播人數、65%的境外受眾群體,創國際在線直播訪問量曆史新高。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國際台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方向”調頻電台合作,舉辦“來自烏魯木齊的聲音”中土係列網絡對話,為扭轉國際輿論被動局麵,發揮了獨特作用,受到中央領導同誌的高度評價。土耳其數十家主流媒體分別加盟直播、轉播、轉載報道網絡對話節目內容,有效引領了土耳其主流媒體輿論轉向。2010年,國際台對上海世博會的報道盛況空前,有效擴大了上海世博會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為配合上海世博報道,國際台還舉辦了上海世博知識競賽,收到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的受眾答卷五十五萬餘份。國際台對廣州亞運會、亞殘會的報道特色鮮明,亮點頻出,23種語言廣播和網站開設亞運專題,創建亞運多語種媒體平台,播出語種覆蓋45個參加廣州亞運會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台創建多語種網站集群、在線廣播集群、網絡電視頻道以及移動服務終端,為全球受眾提供亞運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