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走為上”(1 / 3)

破解“走為上”

【破解目標】:孫子兵法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兵法原文】: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原文解釋】:為了保全軍事實力,退卻避強。雖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

【破解方法】:關門捉賊、混水摸魚

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是常勝將軍也必然有失敗經曆。“走為上”計,說白了,就是在必要的時候,逃走是最上等的做法。它可以免去遭人活捉,束手待斃的慘境。

公元前206年,初春時節,寒氣未退,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中顫抖。

劉邦騎著一匹高大的馬,麵色凝重,就像這天氣一樣陰鬱。用現在的話說,這叫“酷”。劉邦為什麼要扮酷呢?

其實不是扮酷。劉邦嚴肅的麵顏裏還有幾分焦慮和恐慌。劉邦遇到煩心事了。他們要去赴宴,鴻門宴。

謀臣張良並排走著。後麵跟著的是一群侍衛。他們從一離開營寨,就一直沒有說話。前途未卜,形勢嚴峻,哪有心情說話啊!

張良看到主公這麼沮喪,很不好意思開口。張良心想:主公這麼不開心,我還是少說話為妙。有話還是留著以後再說吧。要是說得不好聽,主公把我砍了怎麼辦?

其實,張良也很擔憂:老對手項羽現在正得意著呢,剛打了幾個勝仗,耀武揚威。項羽的謀臣範增我也認識,那是個很難對付的滑頭,我們可得小心。張良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張良,此去鴻門,我還能回來嗎?”劉邦終於還是開口了。

張良心想:唉!關鍵時候你怎麼怕了呢,真是沒出息。

“主公,你放心,有我張良在,就有你主公在。”張良語氣堅定,聽上去讓人以為他是主公,劉邦倒成了下屬。劉邦的心總算平靜了一些。

鴻門宴設在一座簡陋的軍營裏。項羽接到劉邦要來赴宴的消息,便做了一番精心的安排。軍營外,武士林立,戈戟森嚴。項羽想:哼!先嚇唬你一下,滅滅你的威風!

劉邦遠遠望見,心裏麵緊張得很,卻還是極力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直往項羽住處奔來。

守衛將士攔住去路,喝道:“大王有令,隻許劉邦帶張良進來,其餘停在軍營外麵。”

劉邦遲疑了一下,馬上快步跨進大門。看來項羽這小子也貪生怕死啊,怕我帶人暗殺你啊?劉邦這麼想著,心裏的恐懼似乎少了點。

房子不大,低矮的空間,給人一種沉悶之感。項羽端坐在一張矮幾的上方,右邊坐著範增,左邊坐著項伯,個個都哭喪著臉,仿佛劉邦欠他們錢一樣。

其實事情要比欠錢嚴重得多。

劉邦見了項羽,不敢像過去那樣向他行平輩的禮。他趴在地上,連連叩頭:

“劉邦拜見將軍,靜候吩咐。”

項羽“霍”的一下從座位上站起,眼睛直瞪著腳下的劉邦:

“劉邦,你知罪嗎?”

劉邦的魂魄都已飛到了九天外,戰戰兢兢地說:

“請……請將軍息怒,我劉邦隻不過是個沛縣亭長,聽了別人的話興兵伐秦,才投在將軍的旗下,聽從將軍的指揮,絲毫不敢冒犯將軍。不知道怎麼得罪了將軍,還請將軍說個明白。”

項羽說:“天下痛恨秦王,你自作主張把他放了,還要重用他,這是一項大罪;就憑你一句話,隨便改變法令,收買人心,這是第二項大罪;抗拒諸侯,不準他們進關,這是第三項大罪。有這三項大罪,怎麼還說不知道?”

劉邦汗流浹背,說話更吞吞吐吐了:

“我與將軍並力攻秦,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兵分兩路,同心協力。但我自己也沒料到那麼容易攻進函穀關。即使這樣,我天天都在盼望將軍能早日來到。想不到現在有人挑撥我與將軍之間的關係,我心裏很感不安。至於拒絕諸侯入關,我是防止盜賊進入偷走寶物,不好向將軍交差啊!”

項伯也極力附和:

“是啊,昨天,我去過劉將軍營中,他人關後,所有的財物都已封庫,所有的官吏和百姓都已登記上冊,正等待著項王進關享用哩!”

看到劉邦卑躬屈膝的樣子,項羽很得意,自我感覺良好,繃緊的臉逐漸鬆弛下來,坐下以後,說:

“劉將軍,你起來吧,讓你受驚了,來人,擺酒,給劉將軍接風洗塵。”

劉邦站起來就勢坐在項羽對麵的一個位置上,張良始終懸著的心,這時總算平穩了一點,他貼著劉邦,坐在他的身邊。

這可把範增給氣壞了。本來可以把劉邦譴責一頓,讓他顏麵掃地,也不會覺得死得冤枉。現在項伯竟然替劉邦說話。範增心裏暗暗罵項伯是個吃裏扒外的老東西,轉而又想,隻要項羽下決心,還可以爭取主動,現在把劉邦殺掉還不晚。

等到劉邦、張良落座之後,範增的一雙眼睛就死死地盯住項羽的臉,項羽隻顧喝酒,裝著毫無知覺。

範增心想:就知道吃,還不趕快想辦法除掉劉邦!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範增又做手勢示意,仍然沒有引起他的殺意。範增沉不住氣了,推說有事,出來找到項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