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準備。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出現問題,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能迅速地啟動防撞機動程序,執行防撞機動。這樣,就增加了飛船的安全係數,作用好比在小汽車內安裝了安全氣囊。
在太空一顯身手
大個子飛船馬上出發了,它裏麵到底是啥樣?走進裏麵,你可以看到它由三部分構成:推進艙、電子設備艙和加壓艙。其中,加壓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貨艙,有45立方米大小。由於設計合理,加壓艙可以容納大量的食物、飲用水和氧氣等生活補給品。在輸送完了所有的貨物後,它還可以充當空間站的一個臨時艙。
隨後,加壓艙可以裝載一些過期的設備以及廢棄物。在對接六個月以後,它將帶著這些垃圾返回地球,與大氣發生摩擦,在太平洋上空安全燒毀,從而完成自己的使命。
此外,ATV飛船自身還攜帶了燃料,除了飛行和返回使用一部分外,在與空間站對接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它還可以點燃引擎,幫助空間站提升軌道高度,還能調整空間站的姿態,躲避空間碎片的撞擊……看吧,用不了多久,ATV貨運飛船就能在空間運輸中大顯身手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妙妙果味派
ATV貨運飛船小檔案
英文名:The 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 自動轉移飛行器
別名:儒勒?凡爾納(法國著名科幻作家)
體重:2噸 身高:10.3米 直徑:4.5米
載貨:約7.5噸,是“進步”號貨船的三倍 翼展:22.28米
身價:8億歐元,是歐洲迄今為止最大的航天器
發射:由著名的阿裏安-5型運載火箭搭載升空
特點:給空間站補充燃料、運送物資,並將垃圾運走,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166-167 往地球上扔塊大石頭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注意了,這裏說的不是那塊神奇的木魚石,而是來自蘇格蘭東北部的一塊石頭。本來,這塊石頭在一處懸崖上生活的好好的,可不知什麼原因,竟然被科學家看上了。他們準備把石頭送上天,再讓它像流星一樣被扔下來!
真奇怪,這幫科學家難道瘋了?他們打算做什麼?這塊石頭是什麼來頭?它的命運將會怎樣?咱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吧。
這塊石頭不一般
俗話說,隻選對的,不選貴的。這不是一般的石頭,它的身體異常堅硬,體內還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即一些簡單的微生物。科學家就看上了這兩點,幾經周折,才選定了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從那裏的一處懸壁上找到了這塊石頭。
原本貌不出眾的石頭,一下子就成了科學家的心肝寶貝。從挖掘到開采,從運輸到發射,從上天到開始試驗前,石頭都享受著總統般的待遇——得到最嚴密的保護。此外,為了少占空間,它還被送往維也納,雕刻成了合適的形狀,像一頂圓頂小禮帽。
乘弗頓M3號飛船上天
運送這塊石頭上天的,是弗頓M3號飛船。為什麼偏選這種飛船呢?原來,當初蘇聯科學家設計它的目的,就是專門做軌道科學實驗。它能把650千克的設備和物品,送上離地球300千米的軌道。與“聯盟”號和航天飛機比起來,發射這種實驗飛船更省勁,也更簡單。
其次,它是真正的無人駕駛。飛船一旦進入太空,將完全自動圍繞地球運行;在飛行數天後,它能自動地返回地球。因此,在發射前,一切準備工作都必須謹慎再謹慎。一點點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整個任務以失敗告終。
旅行不孤單
對於前兩次發射來說,這次飛行的意義可不一般,它凝聚了65名科學家半年的心血。在短短12天的時間裏,弗頓M3號飛船要進行43項科學實驗。仔細算一算,平均一天要開展三項多,而且幾乎都是在失重狀態下進行,這簡直是高強度勞動。其中,關於這塊石頭的試驗被放在最後進行。
不過,這趟飛天旅程石頭也並不孤單。與它同行的,還有密封艙內那些特殊的“乘客”:沙鼠、北螈、壁虎、蟑螂等。它們將一起上天,進行一場奇妙的太空之旅。
大氣層中燒個夠
在太空裏飄蕩了12天,該回地球老家了。接到地麵控製中心的指令,返回艙與飛船分離,開始返回地球,速度極快,達到了每秒8千米,然後急速地衝進大氣層。
就在這時,這塊石頭身上的保護突然被取消,一下子被暴露在大氣中。摩擦產生巨大的高溫,可達1600℃,石頭開始燃燒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皮膚一級燒傷,但石頭沒被燒盡,剩下個殘缺不全的肢體。等返回艙一著陸,一架直升機就飛了過來。科學家把返回艙運回歐洲宇航局。結論出乎科學家的意料:經過研究,在這塊石頭身上,竟然發現一些微生物活了下來。
在大氣層中燒石頭,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原來,整個試驗隻是為了驗證一個理論——外星球上的生命,會不會隨著隕石來到地球。有說法認為,火星是地球生命的發源地。因為來自火星的隕石中,大約有5%成功擊中了地球,而實驗證明,微生物可以跟隨隕石存活,這麼推算的話,那咱們人類不就是火星人了?那麼,地球生命究竟起源於哪裏呢,是海裏還是外太空?這至今還是個謎。
妙妙果味派
生命起源於太空?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模擬了一個太空環境的實驗,結果發現一些簡單的有機分子自我組裝後,成了類似肥皂泡的半滲透膜。而這種膜有可能作為原始細胞壁的膜。因為,所有的細胞膜都具有半滲透性,以保證水和氧氣能夠自由通過,滿足生命之需。
弗頓M3號飛船
弗頓航天器係列是基於俄羅斯沃斯托克(Vostok)航天器設計而成,沃斯托克航天器於1961年進入軌道。
2002年,首個弗頓M航天器發射失敗,“聯盟”運載火箭在啟動幾秒後爆炸。隨後,在2005年弗頓M2號,和2006年弗頓M3號相繼發射成功。
分為三部分:服務艙、返回艙、電池艙
168-169 在天上散個步
在天上體會飄飄若仙的感覺,從萬米高空俯視我們藍色的地球家園,一天裏16次觀看日升日落,剝開大氣層去窺探瑰麗的星空,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未來有一天會實現嗎?走吧,一起到天上散會兒步,保你去了不後悔。
天上散步不是走
與地麵走路不一樣,天上散步是一種不是行走的“行走”。為什麼呢?原來,在太空中,沒有人行道不說,更沒有馬路,所以沒有固定的道路可走。況且,沒有重力,各種物體都輕飄飄的。你到那裏走一圈,就會感覺到,腳變得一無是處。想向前挪動,除非依靠外界物體的幫忙,比方說通過扶手或機動裝置,而不是通過腳。
太空茫茫,沒有參照物,分不清物體的遠近大小,更別說判斷速度快慢了。這不像在地麵上,迷了路,可以找人問路或者打114查詢怎麼坐車。如果沒有一些法寶護身,在行走中,你要麼有生命危險,要麼就會丟失在太空中成為人體衛星,永遠也回不來了。
三件法寶保安全
身在太空中處處是危險,必須十分小心謹慎才行。這不,專家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法寶——氣閘艙、宇航服和摩托艇,就等著你使用呢。有了這三件寶貝,你也能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那樣,在天上“騰雲駕霧”了。
法寶一:氣閘艙
進入外太空,必須過氣閘艙這道“坎”。它有兩道門:內閘門和外閘門,前者與座艙連接,後者通向太空外麵。當穿好宇航服後,你就可以開啟這兩道門了。記住一點,要按照一定的步驟操作:開啟內閘門——關閉內閘門——再抽氣,等到儀器表上的氣壓指數和太空裏的壓力相等時,就可以打開外閘門,大踏步邁進太空。
在外麵溜達了一圈,累了想回來時,按照相反的順序操作就行了。不過,進出開啟閘門要小心,如果關不嚴造成漏氣,那危險就大了。
法寶二:宇航服
艙外宇航服就像是一件穿在身上的“空調房”,裏裏外外有14層,既能保暖,又能自動降溫,還具有供氧、供水、通信、照明等多種功能。此外,裏麵還安有“尿不濕”,萬一尿急了也不怕。更有意思的是,宇航服內還備有專門撓癢癢的工具呢。
功能這麼多,造價自然不菲,它的身價高達150萬美元,堪稱世界上最昂貴的衣服!它有100多千克重,要是在地麵上試穿,恐怕連大力士也難以承受。不過,在太空失重條件下,穿戴就十分自如了。但想穿好它,也得花15分鍾時間。
法寶三:太空摩托艇
太空摩托艇是一種小型噴氣裝置,又叫艙外活動輕便救援器,一般安放在生命保障係統背包的下方。這種裝置結構小巧簡單,隻要一按開關,通過控製噴氣,就可以自由地移動方向,一次可以移動近百米,最大移動速度可達3米/秒。而且,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折疊起來保存,方便得很。
地麵苦練功夫
在上天前,地麵上的訓練必不可少。除了飛行理論學習、野外生存技能和體育鍛煉外,第一步就是先練走。
世界上第二位上太空的遊客——南非富翁馬克?沙特爾沃思就有親身體會。每天,他必須身穿笨重的宇航服在模擬艙中反複行走,有時,為了做好一個動作,要機械性地重複好幾次。同時,必須學會熟練操縱飛船上的各種設備,還要鍛煉臂力,練習在太空中怎麼安心地睡個好覺。
接下來,水下功夫訓練最關鍵。你眼前這個巨大的水池,叫做“中性浮力實驗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遊泳池,長62米、寬31米、深12米,裏麵陳放著一個國際空間站和一架航天飛機的模型,它們的大小和結構竟然與實物一模一樣!
可別小瞧了這個水池,要知道,宇航員太空行走的本事,幾乎都是在這裏麵練成的,比方說控製身體移動、用扳手上螺絲、把兩個東西粘合起來等等。這些活兒看似簡單,可遠沒你想象的那樣輕鬆。知道嗎?如果在天上行走一小時,就要在水池中訓練6—7小時呢!
妙妙果味派
會掉下來嗎?
在天上散步,你的速度高達每小時2.8萬千米,相當於超音速噴氣機速度的20多倍,對於站在地球上的人來說,那簡直是風馳電掣的“神行太保”了。
這個速度聽起來似乎很嚇人,其實,地球作為繞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時速高達10.8萬千米,幾乎是太空行走的宇航員繞地球旋轉速度的四倍!地球上的人都處在這麼高的速度,而絲毫沒感覺,難怪宇航員以時速二三萬千米在太空軌道上“行走”,也能若無其事,“勝似閑庭信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