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1 / 3)

讀書倦了,到街上走走,到處蔥綠,在明麗的天空下很清晰,它似乎昭示著整個城市的人們向往純潔而文明的境界。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在不停地構建、拚接、上升、伸展,車輛像積木方塊在變形移動。至於那些行走在街道上的人流,無論是昂首闊步的商人,氣度不凡的官員,還是街頭小販、賣報人與收破爛者,都行色匆匆,像流淌著的邕江,混雜著庸俗與高尚,平凡與偉大,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構成了這個繁雜而時有新聞的社會。這時,隻有人的心靈想象力才能升華,到達亮麗的天空。

想到南寧,心裏就有很特別的感覺。我常對新朋好友說,南寧是一個讓人看了一眼就難以忘懷的地方。它清新,它寧靜,它如一位嫻靜的農家女子,散發著年畫的清香。我時常在責備那些油畫家為什麼總讓給攝影家恣意寫真,而總不去塗油抹彩。

回憶南寧,在一個世紀的終結,又在一個世紀的開端。回憶悠長、痛苦,悠長得令人流淚,痛苦得也令人流淚。請忘記那些過去了的日子,忘記那些戰爭,那些武鬥,那些紛擾,那些折騰,那些毫無意義的你爭我鬥,這並不意味著背叛。因為過去的日子裏有過許多嚴酷、刻板、教條、專製、虛偽,曾經造成人們難以忍受的、窒息的生存環境。

俱往矣,請擁抱已經到來的新世紀太陽吧。正如賈平凹所說的那樣:“太陽真是南寧的。這座多民族居住的城市,在遠古的時代就於花山石崖上繪製了圖形,多少個年年月月過去,圖形依然清晰可辨,是一片紅光,如霞如炎。至今誰也弄不清那是什麼顏料抹的,誰又能否認那就是用太陽的光染成的呢?圍繞著南寧而重重疊疊的高山峻嶺上,是生活著另一種語言、另一種風俗的人們,在他們的山寨裏一代傳一代地有著銅鼓的崇拜。銅鼓之所以為銅,銅是太陽的色澤,鼓之所以為圓,圓是太陽的形狀,且每一麵銅鼓的中央,莫不澆鑄有一個八角或十二角的光齒的太陽啊。三五一群的少女從桄榔樹下鑽了出來,她們的嘴唇上差不多都要塗著極重極豔的口紅,那麼一噘,挺像一顆紅果,更像一顆太陽呢。那手指上的指甲全然塗紅,腳趾甲也塗上了,美麗而神聖,是披了一身紅的小的太陽嗎?”平凹先生說的極對,南寧人太愛太陽了,不信,就看一看南寧人自豪得發瘋的舞劇《媽勒訪天邊》,訴說的就是帶著一個孩子尋找太陽的母親的動人故事。

生命在渴望陽光的撫摸。在狂風暴雨傾瀉戶外的日子裏,我和親友一起承受悲歡。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思想常能掠過平凡,平靜地觀察我們的生存世界。自然界的各種生命都和我一樣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透過七彩亮麗的陽光我們會看到蠕動的軀體,一顆透明的露珠從綠葉上濺落下來,蜜蜂嗡嗡響著從花蕊中飛出盤旋,向往著和平,向往著寧靜,向往著祥和……

於是,我的心情在南寧市擰成了一個打不開的結,拴在南寧如歌如畫的土地上,我已是南寧的一名老S民了。心結越扭越緊,情結越聚越深,有時我甚至能聽到這片土地微微的呻吟聲。叢生的扁桃、朱槿、三角梅擦肩而過。朋友們風趣的語言和平淡的酒,像青山裏流出的邕江水,倘若你深深地凝望著它,就會感到實在和溫暖。

對著太陽,我再一次審視南寧,秀麗細膩,魅力永恒,是一本耐讀的書。我再一次感謝南寧,也因為有了這麼一個廣闊的空間,使我們的民族愈加豐富從而創造出無數瑰麗文化,有些事件無論是流血或是哭泣都美如不留疵瑕的藝術品,使中華文化圈兼容並蓄地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我熱愛南寧,包括土地上的每一種景物,如遺落在最偏僻角落的散發著文明氣息的每塊陶片鐵器。人的智慧隻有不斷地聚積、穿透、飛躍、超生,人的群體所構成的民族的存在與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證。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傳統的民族是永遠不會消亡的,就像南寧頭上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2001.1

親近德天

新千年伊始,德天瀑布對我隻是一個希望,這源於我的那位素愛旅遊和攝影的廣州友人畢誌彰給我欣賞他在德天瀑布拍攝的幾幅照片,並稱之為繼美國與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之後的第二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在哪裏?畢先生說就在你們大新縣西南部的中越邊境上。過去邊境長期不寧,地雷遍布,百姓遊人無法接近,如今兩國邦交正常,雷已掃盡,和平還原了邊關風情。

於是,緣於畢先生的照片和誠摯的委托,我邀請雷達、肖複興、趙麗宏等十多位在當下散文界影響較大的朋友前往。、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向往心情是一致的。其實,德天瀑布離南寧並不遙遠,隻有200公裏的路途,多是層巒疊嶂,怪石嶙峋的喀斯特地貌,有河穀溪澗,藍天碧水,綠島行雲;有鳥語花香,古樹蔥蘢;有祖輩繁衍生息的壯、苗邊民祥和安寧的田園。這裏有別於桂林,更多是南中國亞熱帶綺麗的景色和獨具異國情調的風俗。眼前已沒有軍旅揚起的塵煙滾動,那連接烽火的道路痕跡也無可尋覓,但殘斷的城堡牆基,使人想象得出當年的尖銳與浮躁。但這一切,已被安寧的寬厚的綠色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