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進山當了教師,位置在秦嶺深山,我的語文老師光顧了我。記得有一夜,我們在煤油燈下談了許多,關於寫文的話題,從先秦的散文《曲則全》、《唐睢說信陵君》、唐代的散文《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李白),至現代的《廢園外》(巴金)及當代的《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賈平凹),無不使我叫絕。最使我有印象的是他談到了散文的寫作要點,他說:“寫一篇好的散文,就是在狀物時要調動各種藝術手法,如傳說、敘事、說明、民諺、趣聞等,其次就是移情於物,情景交融。”對這句話,我曾琢磨過好長時間,從中也品出了味道來,但對於它的真諦所在,至今還在不斷的琢磨著。
再後來,我的語文老師被調到了省城的大學裏任教,我有幸也考上了師範院校。
《天下第一村》的出版,得到了社會有關方麵的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特別是我周圍的一些人,實實在在地幫助了我,實實在在地給我出謀劃策,包括審稿、編輯、設計、描繪,所以,我深感他們是《天下第一村》的奠基者,是我所感激的人,有了他們,才有《天下第一村》的出版,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的《天那邊有顆明亮的星》,有了他們,今後我不愁寫不出更合適的作品來。
當然,對於作品的要求,我一直信奉的原則是,能反映一件事情,能說明一個問題,能悟出一個道理。所以,做到了這一點,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天那邊有顆明亮的星》按照編輯的意思,要圖文並茂,可我的攝影技術不是多好,加之平時不注意收存,一時間又找不出合適的圖片來,於是,求助於周邊的朋友。所以,又是他們給予了積極的幫助,而且是無私地、不講求任何報酬的幫助。
在此,我鄭重的感謝周至縣委宣傳部、周至文聯、周至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同時向周至縣國土局、周至工商局、周至縣煙草局表示真誠的謝意。
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文友和朋友王安泉、劉保剛、李瑞奇、喬映威、何俊峰先生;感謝縣文聯的主席倪運宏先生,副主席張興海先生給我的關心和關照;感謝周至人民的老領導王玉文、王繼泰先生。
感謝民政部《鄉鎮論壇》雜誌社的領導和同誌們及西安市民政局基層政權處的李西嶺處長、王福才處長給我提供的工作平台。
感謝我縣的文學老前輩趙越先生和張居仁先生。
感謝給予我支持的唐建岐、符翠勞、宋彩雲、李讓、薛安虎等諸同誌。
感謝參加《天下第一村》出版發布會的全體同誌們。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於仙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