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西部第三產業麵臨的問題和不利因素
(一)思想觀念和認識問題方麵
長期以來,由於西部地區商品經濟落後,有的同誌對第三產業的作用缺乏應有認識。一是認為現代化建設就是多建工廠、多生產產品,第三產業是不創造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的部門;二是認為工農業等物質生產部門才創造財富,第三產業不創造社會財富。在這種錯誤思想指導下,重生產、輕流通、輕服務,不把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待,對第三產業的發展經常采取“管、卡、壓、清、整”等限製措施,致使第三產業的不少行業靠財政補貼維持,缺乏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影響了發展。發展第三產業,必須澄清和解決這種片麵認識。
(二)經濟、社會發展方麵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我國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許多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也在西部。長期以來,西部形成了以國有為中心、資源為導向的經濟結構,曾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西部的經濟已愈來愈暴露出不適應市場經濟、缺乏活力等弱點。據一些資料顯示,僅按投資的所有製結構來說,東部的國家投資是西部的3.8倍,集體投資是9.27倍,個體投資是3.74倍,外商投資是18.9倍。全國的股份製合作企業,西部隻占到4.3%,三資企業西部隻占1.0%。西部地區的工業以基礎原材料為主,西部地區所生產的原材料有95%以上是直接賣給東部的。
二、發展西部第三產業的有利條件
(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發展西部第三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逐步縮小全國各地區之間的差距,促進全國經濟胸協調發展,實現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措施。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上了一個大台階,過去長期困擾我們的商品短缺狀況有了根本改變,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運用了自身較好的經濟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國家的支持政策,實現了跳躍式發展、超常規前進,社會麵貌煥然一新,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但是東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受到市場、資源、環境等各方麵的製約,相當一部分資金、技術和人才需要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世界範圍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推動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結構處於調整優化的前沿,產業升級、轉移與替換迫切需要新的更加廣闊的市場的支撐。因此說,東部地區能否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能否走上高層次的良性發展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西部的大開發。同時,西部地域廣大,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加快西部地區發展,可以促進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巨大的推動力。因此完全可以說,全國第三步戰略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在於西部能否加快發展。西部大發展,必定促使第三產業大發展。
(二)國家調整改善經濟結構。為發展西部地區第三產業創造了成熟條件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我國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許多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也在西部。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西部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生產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工業已形成了以資源為中心的特色體係,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勢頭不減,基礎設施建設粗具規模,人民群眾基本實現了溫飽,正在向較高層次挺進。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國家建設重點逐步西移,西部地區的發展進一步加快,積累了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西部長期形成的以國有為中心、資源為導向的經濟結構,愈來愈暴露出不適應市場經濟、缺乏活力等弱點,特別是第三產業極度不發達,製約了西部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