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楂
山楂又名紅果子、山梨、棠棣子、山裏紅、赤棗子,為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有北山楂、南山楂之分,前者主產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等省,陝西、山西、江蘇亦產;後者主產江蘇、浙江、雲南、四川等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北山楂以個大、皮紅、肉厚者為佳;南山楂以個勻、色紅、質堅者為佳。藥材用山楂,壓扁後再曬幹,名為生山楂;用火炒焦者為焦山楂;炒炭成性者為山楂炭。
藥用以野山楂為佳。
【性味歸經】
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
【成分】
每100克山楂可食部分含水分74.1克、蛋白質0.7克、脂肪0.2克、糖22.1克、粗纖維2克、鈣68毫克、磷20毫克、鐵2.1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胡蘿卜素0.82毫克、煙酸0.4毫克、維生素C 89毫克及鉀、鈉、鎂等元素。山楂中的脂肪酸為棕櫚酸、硬脂酸、油酸和亞油酸。
山楂中還含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綠原酸、熊果酸、草酸、蘋果酸、齊墩果酸、琥珀酸、三萜酸等有機酸類和槲皮素、牡荊素、金絲桃苷、表兒茶精、蘆丁等黃酮類化合物以及豆甾醇、香草醛、苷類、鞣質等。
【功用主治】
(1)消積食、散瘀血、驅絛蟲、降血脂。治肉積、碦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
(2)山楂內含有多種美容功能因子,能減肥、祛斑除皺、延緩皮膚衰老。
【文獻摘要】
(1)《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2)《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3)《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4)《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癪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5)《本草從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山楂內所含的檸檬酸、蘋果酸等,有利於脂肪的消化,避免血中形成高血脂而導致肥胖。檸檬酸、蘋果酸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能防止和消除色素沉著,使皮膚保持光滑細膩。
(2)山楂中所含的甾醇,對皮膚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保持皮膚表麵的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製皮膚炎症,防止日曬紅斑及皮膚老化,還有生發養發功能。
(3)山楂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是一種強抗氧化劑,能消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抑製過氧化脂質和脂褐素的形成,從而淡化或清除皮膚色素沉著(對防治黃褐斑、雀斑、壽斑有很好的療效),並能滋潤皮膚、增加肌膚彈性。
(4)山楂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減少細胞內脂褐素的蓄積,消除麵部黑色素的沉著,並改善皮膚的彈性,使肌膚祛斑除皺,柔韌滋潤。
(5)山楂中的三萜類物質,具有減肥和抗脂肪團的作用。
(6)山楂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鐵,是造血細胞的重要原料,能提高血色素的含量,使麵色紅潤光澤。
(7)山楂中所含的粗纖維,能產生飽腹感,減少食物的攝入量,有利於減肥。
(8)山楂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具有抗氧化功用,能減少或抑製過氧化脂質和脂褐素的形成,有助於延緩細胞衰老。
(9)山楂中所含的煙酸,能防止日光性皮炎及其所致的皮膚粗糙增厚。在臨床上,煙酸用於防治癩皮病。
水果的美容抗衰老作用,與其抗氧化的活性呈正相關。在天津環境醫學研究所對30種水果的抗氧化活性從大到小的排行榜上,山楂名列第1位。
【用法用量】
(1)藥用:6~12克,煎湯或入丸、散,內服。
(2)食用:山楂為“藥食同源”食物,除可添加在保健食品中製成山楂糕、山楂片、山楂酒、山楂飲料等外,亦可直接食用或添加在食物內食用,生食、榨汁、煮食皆可。
【美容食譜】
(1)山楂是水果,每日吃鮮山楂10隻。
(2)常食市售和自製的山楂糕、山楂片。
(3)山楂、菊花各10克,煎後當茶飲,每日一劑。
(4)山楂、荷葉各10克,煎後當茶飲,每日一劑。
(5)山楂片20克,沸水衝泡代茶飲。
上述食譜,除能減肥、祛斑除皺、延緩皮膚衰老等外,還具有消積食、散瘀血、驅絛蟲、降血脂等功能。
【宜忌】
(1)脾胃虛弱者慎用。
(2)生食過多,易饑,損齒。
(3)服人參時不宜食山楂。
2.大棗
大棗又稱紅棗、幹棗、良棗、美棗,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原產我國,以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山西等地最多。果期7~9月。因加工不同,有紅棗、黑棗之分,入藥以紅棗為主。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