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顯通寺,這就是覺知一直生活的地方,要說在這生活多久了,覺知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覺知曾聽他師傅回憶說,當時是冬季,覺知的師傅子嗔大師下山化緣,途中要經過一塊墓園,這墓園中埋葬的多半是山下長青鎮的村民。
子嗔師傅經過墓園的時候,發現路邊有個布包,便特意過去看上一眼,打開布包後竟然發現裏麵是個嬰兒,嬰兒的小臉凍的毫無血色,此時不哭不鬧,雙目緊閉,蒼白的臉色中隱隱有陣陣陰青色閃現。
子嗔師傅忙給嬰兒把了下脈搏,見嬰兒脈搏還微微的跳動著,忙把嬰兒從布包中取出,放入自己的懷中,為其驅寒。
把嬰兒整個用自己的僧袍包裹好後,便一路飛奔回到了顯通寺,一進房間就把懷中的嬰兒放在火炕上,此時才注意到嬰兒周身包裹著一層白霜,雙目仍是緊閉著,隻有微微上下起伏著的胸口,才能證明他還活著。在看嬰兒臉色,之前那一絲陰青之氣較先前淡化了許多。
子嗔師傅忙去膳堂取了碗稀飯用勺子把米碾壓成糊狀,喂給嬰兒吃,食物剛送到嬰兒嘴邊,嬰兒便有了反映,小嘴不斷的吸允著勺子上的米湯,喂過飯後,子嗔師傅便把嬰兒放在火炕上,自己盤膝坐在嬰兒身旁,閉目誦經。
過了好一會,子嗔師傅整開眼睛查看嬰兒的狀況,見此時嬰兒身上的白霜早已褪去,臉色也逐漸紅潤,臉上的陰青之氣此時也散去,子嗔師傅這才算鬆了口氣,心想,佛祖保佑,這孩子命不該絕。
子嗔師傅很高興,抱著嬰兒,滿心歡喜,卻見嬰兒睜開眼睛看著他,嘴角微微上揚衝著他笑。
仔細看卻發現了異樣,嬰兒眼白處有多條纖細的血絲如活物般扭動著。這個小嬰兒便是現在的覺知。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覺知就已經快二十歲了,一直平靜的生活在顯通寺裏,但這份平靜卻與常人所想象的平靜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一切的原因,都與鬼有關。
子嗔師傅看似一個普通的老和尚,卻身懷捉鬼絕跡,這些事情在以後的故事中會漫漫道來。
覺知看著手中的桃木人偶發呆,這桃木人口,樣貌似一個盤膝而作的小娃娃,身穿肚兜,雕刻的栩栩如生,此刻似乎正對著覺知微笑。覺知看著看著便開始回憶與這桃木人偶的淵源。
覺知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時的覺知大概十歲左右,寺裏就覺知這一個小孩,其它師傅,師兄,都很喜歡覺知,沒事都會陪覺知玩耍,逗他開心。
小小的覺知卻始終有一些疑惑,那便是凡事哄他玩耍的師傅,師兄們,都不會直視他的眼睛,就算是不經意的與覺知對視,也會很快把目光移開,並且露出驚恐的表情。
雖然這並不妨礙他們對覺知的喜愛,但覺知卻因此很不舒服,覺知層問過師兄們原因,他們隻告訴覺知,在他眼中能看到嚇人的東西,但每個人看到的東西好像都不一樣,看過之後會渾身發冷,不敢在看第二眼,自然誰也說不清楚看到的是什麼,
覺知對這樣的答案很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