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軒雖然心中不悅,但不想破壞公主新婚的好心情,小哥兒更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很快幾人有說有笑起來。
回到別院,周雲軒將所見所想給周浦說了一遍,周浦聽後,飲了一口茶,慢聲說道:“知道為什麼為父要你必須和為父一起回周鎮嗎?”
周雲軒沒有直接回答,想了想一路上周浦對自己的教導,苦笑著說道:“孩兒早該想到,父親是在教我治國之道。”
“也對,也不對,為父確實在向你講授我們周家一貫的治國理念,但不是教你,治國之道需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事製宜,還要因人製宜,豈是三言兩語之事。”周雲軒自幼離開父母,雖然在京都長大,也能見識一些政治角力,但燕國並非周鎮,周鎮亦非燕國,二者的政治環境並不一致,至於如何不同,周浦希望通過這次返鄉之程,周雲軒多少能夠體會一些。
“孩兒謹遵父親教誨。”周雲軒雖然自幼生活在京都,但政治上的事他很少涉及,畢竟他的夢想是笑傲沙場,而非成為一名政客。
“你覺得固陽縣令楊琦不是個好官,但陛下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你沒把好人和好官的概念分開來看,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也可能是惡魔,比如說,徐遊,在民間有著極大的惡名,但他在我們這些人眼中,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好官,恪盡職守,至死不渝。”周浦頓了頓,看著周雲軒:“徐遊,一把火燒盡了大汶河西岸所有的船隻和造船廠,更是下令屠殺了兩萬餘名船工,致使大汶河西岸所有人口盡落入異族手中,棄百姓於不顧,所以他是惡人,但是他此舉大大減緩了異族推進的腳步,給朝廷留下了足夠時間和空間,否則,現在恐怕整個燕國早已處在異族的鐵蹄之下,徐遊更是以身殉國,所以於國來說,他是首屈一指的功臣,自然是個好官。”
“楊琦怎麼能和徐遊大人相提並論呢?”周雲軒從小便知徐遊的功績,甚至還想過,若幹年後,若能能夠擊敗異族,到時一定給其正名。
“楊琦自然不能和徐遊相提並論,我隻是想告訴你,不要拿好人的標準去衡量好官,即使楊琦既不是好人亦不是好官,你又能做什麼呢?記住,這是燕國,而你、我是周鎮之人,萬不可幹涉燕國事務的。”周浦說這話時非常嚴肅,語氣異常認真,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時刻記住自己周鎮人的身份。
見周雲軒不語,周浦繼續說道:“我們周鎮與陛下的治國之道皆是任人唯賢,不過陛下的是唯才是舉,而我們周鎮一直實行的是誌慮忠純。”
周雲軒皺起眉頭,陷入深思,既然都是任人唯賢,為什麼又有如此差距,低聲問道:“這是為何?”
“還是那句話,治國之道講究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事製宜,因人製宜,燕國大,周鎮小。陛下的賢是才,周鎮的賢是忠,以後回到周鎮,可以去民間走走,你便會明白為父的話了。”周浦讓周雲軒回去歇著,畢竟還有好長一段路程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