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經再行】病名。指每月行經2次或3次以上者。多因氣虛、血熱所致。《葉氏女科證治》:“性躁多氣傷肝,而動衝任之脈,宜服九味四物湯,兼服滋陰丸。如誤服辛熱藥物致經再行,宜用九味四物湯,更服三補丸。”
【一石米瘡】病名。出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即便毒。因該病纏綿難愈,往往持續發作,相當於一人吃完一石米“左右時日方愈,故稱之。喻病程長。非實際大米斤兩及時日。詳見便毒條。
【一動毋決】房中術語。亦稱一動不瀉。出《馬王堆醫書·合陰陽》。動,即古人指男女性交時陰莖在陰道內每抽送10次為一動。決,《淮南子·天文訓》注:決,溢也。此處指瀉精。即古人認為性交時一動而不瀉精者,可耳目聰明,身體健康。《馬王堆醫書·合陰陽》:“一動毋決,耳目聰明。”
【一過性軟下疳】病名。軟下疳變型之一。為一個典型軟下疳小損害,數天內消失,但2-3周後,在腹股溝處發展成典型炎症性橫痃。由於損害消失後才發生腹股溝淋巴性結節,所以很難與性病淋巴肉芽腫、腹股溝綜合征鑒別。參見軟下疳條。
【一行當百思想不忘方】方名。出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功效:壯陰器,強精氣。主治:男子陽氣不足所致性欲不強,就事如無情,甚者陽痿不舉,,交難成者。藥物組成:蛇床子、天雄、遠誌各2分,桂心1分,無食子1枚。用法:上5味共為末,唾丸如梧子,性交前安尿道口內。
【一字散】方名。出明,朱肅等《普濟方·卷三百二十五·婦人諸疾門》。功效:行氣活血,散結止痛。主治:婦人乳結痛不可忍者。藥物組成:麝香半錢,螃蟹殼不拘多少。用法:蟹殼為灰,入麝香調下。
【一陰煎】方名。出《女科指要》。功效:滋陰潛陽。主治:婦人相火旺盛,精血虧損,衝任失資而致不孕不育者。藥物組成:幹地黃、熟地黃各3兩,白芍、麥冬、丹參各2錢,牛膝1錢2分,甘草1錢。用法:水2盅煎7分服。火盛煩躁加龜膠2錢,氣虛加人參1錢,心虛不眠加棗仁、當歸各1錢。
【一性化】性學名。有一部分人提倡“亦男亦女”或“不男不女”,其專門術語即“一性化”。這些人主張,不要有性別差異,男女的體形、發式、服裝和性格都要趨向一致。
【一側生殖器閉鎖及痛經綜合征】病名。指由於兩側副中腎管融合不良,其中一側有閉鎖,而形成經血瀦留和包塊的一組綜合征。由幹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某些內、外因素的幹擾,兩側副中腎管發育不對稱或完全未融合,或完全融合而中隔未消失並一側閉鎖而發生本征。本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側形成單角子宮,另一側形成殘角子宮;雙子宮、雙宮頸,或伴雙陰道,並一側閉鎖;縱隔子宮或伴陰道縱隔,並一側閉鎖。臨床表現可見痛經;經血潲留形成包塊,陰道、子宮、輸卵管積血,積血可進入腹腔,輸卵管也可發生閉鎖;因包塊漸大,可出現壓迫症狀,如尿頻、尿瀦留、便秘、排便困難等;陰道崎形可出現性交困難。病理檢查見囊性包塊內充滿血液。經明確診斷之後,應根據畸形的不同情況,進行手術治療。陰道縱隔、雙陰道者術後可解除性生活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