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一、會計概述
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發展並不斷完善起來的。隨著社會過渡到商品經濟社會,特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會計逐步從簡單的記錄、計量、比較所得與所費的行為,逐步發展成為一門包括有完整的方法體係的學科。
二、會計對象與會計要素
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會計要素作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又是會計報表的基本構件。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六大會計要素可以劃分為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和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兩大類。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人。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對象的確定、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數據的搜集等,都以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會計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四、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包括:客觀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製原則、配比原則、曆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
(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權責發生製、收付實現製等不同的記賬基準與方法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前提基礎上的,這一前提是()
A.持續經營
B會計主體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2.企業設置“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賬戶的依據是()
A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
B可比性原則
C配比原則
D權責發生製原則
3.下列各項中,體現謹慎性原則要求的是
A無形資產攤銷
B技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
C存貨采用曆史成本計價
D當期銷售收入與費用配比
4.會計核算一般原則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的原則是
A謹慎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