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巍峨蒼翠的鹿鳴山腰,有個小村子叫龍王泉。村子三麵環山、一麵臨澗,村後鬆柏掩映,村前竹影婆娑。一條山泉彙聚成的小溪,繞村而過溪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
這裏隻有幾戶以狩獵為生的人家定居。一條崎嶇蜿蜒的羊腸小道,是他們與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事實上由於它偏僻閉塞,外麵很少有人對它問津,隻不過影影綽綽知道它的存在,因而給它取名叫旮旯村。
有一天,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鄉村突然沸騰起來了。崎嶇的山道上急匆匆地奔走著前來旮旯村看“稀罕”的人們。
旮旯村究竟發生了什麼令人驚詫的事情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村裏有位姓唐的老漢,曾把家裏一隻破鐵罐隨手扔到村邊的小溪中,不能使用的破物件,扔就扔了,還有誰在意這個!可是幾年之後,一個晴朗的中午,太陽照著淙淙流淌的溪水,溪水泛著銀光。
唐老漢信步來到溪邊,掬一捧清涼的泉水抹一把臉,感到分外愜意。當他起身正欲回轉的時候,突然,一道從水中反射出的赭光,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再度定睛察看,隻見一隻隱約可辨的暗紅色的罐兒靜立在水中。
“噢,這不是我前時扔掉的那隻破鐵罐嗎?它怎麼變樣了啊?”唐老漢好生納悶。
正在這時,鄰居楊公公扛一把鋤頭從這裏路過,他看見唐老漢待在水邊發愣,便走過去詢問根由。當他得知竟有這般稀奇的事情時,不由分說,跳進溪水就提出了那隻鐵罐來。果真灰褐色的鏽鐵罐,此時竟變成了紫紅色的“銅”罐兒。
很快,這事兒便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旮旯村方圓百十裏內外,而且越傳越神。
開始說唐老漢把鐵罐放在溪水中,一夜間變成了銅罐,繼而又說:龍王爺給旮旯村送來了神水,能使鐵變金。於是,前來這裏看神水,看“金”罐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在這期間,竟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遠路來的人,一路風塵仆仆,少不了要用清澈沁肌的泉水洗上一洗。
其中一位老漢,患眼疾多年,視力模糊,他用溪水洗了幾次眼、臉之後,頓然覺得視物輕鬆了許多。他想,既然如此,我何不灌點水回家多洗幾遍呢!這樣,老漢每洗幾天,就覺得眼疾有所減輕。好在他居住離此不算遙遠,水用完了,就叫兒孫們來取,誰知過了幾個月後,老漢的眼疾竟全好了。這事又被人們添枝加葉地傳開了。說什麼龍王爺給旮旯村送的泉水,不僅能變鐵為金,還能醫治百病。久而久之,旮旯村這個古老的名字漸漸被人們遺忘了,而“龍王泉”的名聲卻越來越響。
科學發展到今天,類似這樣的傳說,已不是難解的謎了。溪水中的鐵罐變銅罐,說明從山石中滲出的泉水含有可溶性的銅鹽(即含有Cu2+)。
第一,它能與鐵進行置換反應,在鐵器上鍍一層銅;第二,含有重金屬可溶性鹽的水,能醫治眼病,現在已成了普通的醫藥常識,眼藥水中不是常常配有硫酸鋅、硫酸銅之類的成分嗎?
關於龍王泉的傳說,其實就是這麼回事。
《舊唐書》記載:武則天做皇帝時,因鳳閣侍郎劉瞓之辦事乖巧,賞給黃金二百兩。劉瞓之受寵若驚,在同僚好友間逢人炫耀。一日,鳳閣舍人唐詵來拜訪他,劉又請他觀看禦賜金錠,滿以為又能得到恭維,誰知唐詵冷冷一笑,說:“這是藥金,並非真金。”劉瞓之大為不悅,唐詵進一步言道:“不信,你可以火燒之,如果冒出五色火焰,定假無疑了。”劉瞓之試了試,果真見到紅紅的火焰上,冒出亮綠色的火苗(銅的焰色),火焰又變得紅、橙、黃、藍、綠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此事傳到武則天那裏,她很生氣,給唐詵加以誣蔑皇上之罪,貶官到天台山去了。
什麼叫藥金呢?這要從我國古代煉丹術談起了。“金性不敗朽,方為萬物寶。”煉丹家認為,金、銀礦物等“不敗朽”的東西,可以使人的血肉之軀也同樣“不敗朽”,因此他們不僅要設法服用這些東西,還要設法煉製藥用的金、銀。藥金就是把赤銅(Cu2O)和爐甘石(ZnCO3)的礦粉和木炭一起煆燒,煉成很像金子的黃澄澄的黃銅(Cu—Zn合金)。唐詵年輕時就喜歡煉丹製藥,精通這方麵的煉製技術和鑒別方法,所以一眼就看出那是塊藥金,一言不慎在太歲頭上動了土,自找倒黴。玩花招的金匠近幾年來,走街串巷幫人打造金器的匠人漸漸增多,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貪人金銀,因為有主人在場盯著,於是有些金匠玩弄花招,利用一般人不易察覺的手段克扣金銀分量,占為私有。
一天,在巷子口有一金匠正在幫人打製金器。隻見金匠在製作過程中不時地將金材加熱後放入一碗溶液中,當主人提出疑問時,金匠說:“這碗溶液能幫助金材軟化,打出的金器更加光亮美麗。”一位智者立即用一根鐵釘浸入液體,拿出一看,便見分曉,原來金匠在玩花招,該溶液不是別的,而是一碗王水!
為什麼金匠要用王水來打製金器呢?秘密就在於王水能溶解金銀等貴重金屬。王水是由三份濃鹽酸與一份濃硝酸(以體積計)的混合液。具有特別強的氧化性,極易溶解金、銀、鉑等不活潑金屬。下麵反應式表示王水與金發生的化學反應:Au+3HCl+3HNO
3AuCl3+3NO2↑+3H2OAuCl3
+HClAuHCl4金匠把溶有金的王水,用鐵、銅進行置換處理,便很容易得到克扣下來的金銀了。為了使人們不要上當受騙,特寫此文相告。
誰是凶手1969年11月的一天,日本一位居住在富山縣神通川岸邊的青年女工自殺了!她的名字叫中村高子。她死後已經整整一年了,可警察仍懷疑她並不是自殺,根據當時的驗屍報告,認為中村高子是中毒死亡,於是棺材被重新打開,並請醫學專家一起檢驗。當警察再次看到中村高子時,嗬!少女身上竟有70餘處骨折裂!是自殺、謀殺?還是……可想而知,她死前一定十分痛苦。
經檢驗還發現,中村高子的腎髒內聚集有22400毫克的鎘!鎘在腎髒內聚集,可造成鈣與磷的大量損失,最後造成骨質疏鬆與骨質軟化。凶手終於找到了,鎘,正是這個鎘,是殺死姑娘的凶手!是它使得姑娘的骨頭變得非常脆弱,即使她輕微的咳嗽一下,都會因振動而使胸骨斷裂,由於她無法忍受長期病痛的折磨被迫自殺了。
那麼鎘是怎樣鑽進少女體內的呢?原來,姑娘是煉鋅廠的女工,在鋅礦中夾雜有鎘的化合物,長期處在被鎘汙染的環境裏工作,造成了鎘在姑娘體內大量積累,使她陷入鎘中毒的極度痛苦之中。
嚴重的是,不僅從事接觸鎘工作的人們是受害者,連他們無辜的子女也因其父母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鎘而成了鎘的受害者。鎘能使青少年停止發育,更驚人的是鎘還能造成公害,汙染附近的河流和農田。長期食用含鎘的食物和水,會使人血壓增高、哮喘、全身神經疼痛、骨痛、行動困難、骨頭軟化和彎曲,有的成人竟縮成了32厘米的“小人”。據統計,日本富山縣350個鎘中毒的人短時期內就有119人死亡。
環境汙染的危害太大了。人們再也不能容忍了。他們紛紛向政府發出呼籲:“保護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已經成為當代工業社會的最強音。
戈林的死因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德國無條件投降。赫赫有名的德國法西斯第二號戰犯空軍元帥戈林當了俘虜,被押上曆史的審判台。紐倫堡國際法庭判處這個戰犯絞刑。可是,戈林回到監獄裏不久就突然死去了。經法醫驗屍證明,他是服氰化鉀自殺的。
那麼戈林的氰化鉀是從哪裏來的呢?
原來,戈林早就預料自己不會有好下場,他事先就作好了準備,把氰化鉀裝嵌在牙縫裏一個特製的合金小包裏。當想自盡時,隻要用舌尖把小包舔出,咬碎即可。戈林這個雙手沾滿世界人民鮮血的法西斯分子,當他得知自己被判處絞刑後,咬碎小包,服氰化鉀中毒身亡了。這是他應得的下場。
氰化鉀和氰化鈉都是劇毒的物質,在一些小說中或電影裏常常見到特務用它毒死別人或自己。
雖然氰化物的毒性很大,但是,電鍍工業上,近百年來,一直沿用著傳統的有氰電鍍。因為用氰化鈉作絡合劑可獲得細致、緊密的鍍層。采用有氰電鍍,不僅危害工人的健康,還汙染大氣、水源和農田。我國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向無氰電鍍這一禁區進軍,經過千百次失敗後,創造了一係列低氰、無氰、高效率、低成本的電鍍工藝,為發展生產、保護環境、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貢獻。
魚池中的“惡魔”
1983年7月20日,沿海某城市魚品加工廠的工人為了迎接秋季漁汛的到來,正在抓緊消除鹹魚池裏的汙泥濁水。誰曾想到,正當大家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看不見的惡魔正悄悄地降臨:在水池裏工作的工人突然感到一陣頭暈、胸悶,有的人抱住頭直喊頭痛,緊接著有人出現了休克、昏迷。盡管有關部門火速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搶救,結果還是有4名工人因搶救無效而死亡,還有10多名工人嚴重中毒。
此案經公安局聘請科研部門采用新型化學傳感器偵察,終於把魚池案件的凶手抓了出來:它就是硫化氫。科研人員還對該廠其餘70多個魚池進行全麵檢查,又找出了3個危池,消除了隱患。
原來,水池裏的爛魚死蝦體內含有硫化合物,在多種厭氧微生物的長期作用下發生分解反應,釋放出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氣體密度稍大於空氣,不易擴散,有臭雞蛋氣味,是一種極毒的氣體。
硫化氫的毒性在於它能抑製人體中某些酶的活性,尤其容易和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中Fe3+結合,使氧化酶失去活性,引起呼吸障礙,並牽連到對氧須臾不可缺少的中樞神經係統,導致神經細胞興奮性降低,內窒息作用加劇,從而中毒。中毒輕者會引起頭痛、眩暈,重者會出現驚厥、昏迷不醒等症狀,甚至當場發生“觸電”似的猝死。
工人們為什麼沒有發現毒氣存在呢?這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對那硫化氫的嗅覺靈敏度是0012~003毫克/米3,當空氣中硫化氫濃度達到14毫克/米3時,可聞到明顯的臭蛋氣味。物極必反,硫化氯在空氣中達11毫克/米3以上時,人的嗅覺神經被麻痹,反而覺察不到硫化氫的特殊臭味。魚品加工廠的慘案正是因為工人們攪動了水池裏的汙水,使溶解在汙水裏的硫化氫氣體大量外逸,才中毒的。
平時,我們在下水道、糞坑等處工作時,可不能僅根據書上講的“臭雞蛋氣味”的有無來判斷毒氣硫化氫是否存在,以免遭遇不測。
誰是“縱火犯”
1854年5月30日,“歐羅巴”號艦長接到英軍指揮部去某地執行戰鬥任務的命令後,立即起航。因戰鬥需要,還要載上60名騎兵和60匹戰馬。由於路途比較遙遠,水兵們不得不在一個容積不大的船艙裏,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
夕陽西下,餘暉將萬頃碧波點綴得五光十色,官兵們佇立在甲板上,迎著習習涼風,欣賞著壯麗的晚霞,此時此刻是多麼的心曠神怡啊!
突然傳來了一聲驚叫:“船艙裏著大火了!”話音剛落,不知從哪裏產生的熊熊烈焰就像著了魔似的從船艙裏拚命向甲板上撲來,還未待到眼明手快的水兵們提起水桶,整個戰艦早已置身於一片火海之中。沒多久,“歐羅巴”號戰艦就沉入了海底,艦上的軍官、士兵和戰馬無一幸存。
英國軍事保安部門對戰艦“歐羅巴”號“縱火”事件十分震驚:“歐羅巴”號戰艦是秘密起航的,這個情報不可能傳入敵軍,既然不可能遭到敵艦的襲擊,那麼誰是“歐羅巴”號戰艦的“縱火犯”呢?難道是自己忠誠的官兵?這不可能。
根據保安部門提供的案情材料,化學專家們準確地找到了“歐羅巴”號戰艦上意想不到的“縱火犯”———草料。
草料!真稀奇,沒有人去點燃,它怎麼會自己燃燒呢?
這裏要從氧化反應談起。在化學上,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反應。氧化反應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氧化反應進行得很劇烈,以致發熱發光,那麼這就是燃燒;有的氧化反應速度進行得很緩慢,它不像燃燒那樣劇烈發熱發光,甚至不易察覺(如鐵生鏽),我們把這種氧化叫做緩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