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詞(3)(3 / 3)

“外彙”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彙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彙概念和廣義的外彙概念。

狹義的“外彙”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廣義的“外彙”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是:“外彙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彙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外彙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借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係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彙兌(ForeignExchange)的簡稱。

什麼是“磨擦性失業”?

磨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如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工種轉換的困難而引致的失業,由個別市場變化所引起的暫時性失業。例如,無經驗的工人需要花費時間比較和選擇不同的工作機會;甚至有經驗的工人往往也需花費少量時間進行工作轉換。磨擦性失業有別於周期性失業,後者是在工資和價格呈粘性的條件下,由於總需求水平的低下而造成的。

何謂“寡頭”?

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製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具有廠商數量少,廠商相互依存,價格穩定,廠商進出不易的特征。

寡頭在經濟學上主要指寡頭市場。寡頭市場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製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寡頭市場被認為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市場組織,西方國家中不少行業都表現出寡頭壟斷的特點,例如,美國的汽車業、電氣設備業、罐頭行業等,都被幾家企業所控製。

寡頭行業可按不同方式分類。根據產品特征,可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兩類。還可按廠商的行動方式分為有勾結行為的(即合作的)和獨立行動的(即不合作的)不同類型。

寡頭廠商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在寡頭市場上,每個寡頭的產量都在全行業的總產量中占較大份額,從而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的變動都會對其他競爭對手以至整個行業的產量和價格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從而每個寡頭廠商在采取某項行動之前,必須首先推測或掌握自己這一行動對其他廠商的影響以及其他廠商可能做出的反應,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才能采取最有利的行動。所以每個寡頭廠商的利潤都要受到行業中所有廠商的決策的相互作用的影響。一般而言,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反應方式,就無法建立寡頭廠商的模型。或者說,有多少關於競爭對手的反映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頭廠商的模型,就可以得到多少不同的結果。因此在西方經濟學中,沒有一種寡頭市場模型能對寡頭市場的價格產量的決定作出一般的理論總結。

什麼是“開放經濟”?

經濟學意義的開放經濟指一國與國外有著經濟往來,如存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往來,也就是對外有進出口和貨幣、資本的往來,本國經濟與外國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即為開放經濟。

開放經濟的對立麵就是封閉經濟, 封閉經濟,在經濟學意義上指一國在經濟活動中沒有與國外的經濟往來,如沒有國際貿易或國際金融、勞動力的交流,僅僅存在國內的經濟活動,本國經濟與外國經濟之間並未存在密切的往來,成為處於封閉經濟狀態。 開放經濟的好處是交流了經濟,使經濟活氣來不想封閉經濟一潭死水沒有生機。

開放經濟是與封閉經濟相對立的概念。在開放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一般而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於開放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開放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的不同在於: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開放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壘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在開放經濟中,既出口,也進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輕的問題,關鍵在於發揮比較優勢;既吸引外資,也對外投資,對資本流動限製較少。

“淨投資”是指什麼?

淨投資又稱誘發投資,是指為增加資本存量而進行的投資支出,即實際資本的淨增加,包括建築、設備與存貨的淨增加。淨投資的多少取決於國民收入水平及利率等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