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名詞(4)(2 / 2)

何謂“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製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

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比如在前麵提到的看電影的例子中,會有兩種可能結果: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著看完;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你後悔買票了,那麼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這樣你隻是花了點冤枉錢,而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宏觀經濟學”說的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古典的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因為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作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並不分開,“宏觀”就是在“微觀”的基本思維基礎上發展的。但“宏觀”又區別於“微觀”。“微觀”研究的是某個組織、部門或個人在經濟社會上怎麼樣作出決策,以及這些決策會對經濟社會有什麼影響。而“宏觀”則是研究整個的經濟社會如何運作,並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什麼?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它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範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兼並”的含義是什麼?

兼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兼並是指一個企業獲得另個企業的控製權,從而使若幹個企業結合成一個整體來經營。

狹義的兼並概念是指兩個規模大致相當的企業結合起來將其資源整合成一個實體。兼並前企業的股東或所有者在兼並企業中擁有股份,同時原來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繼續在兼並後的企業中擔任高級管理職位。相反,收購是指一個企業取得另一個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控製權。是否取得控製權是區分兼並與收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