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當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2006年世界十大旅遊勝地排行榜時,人們沒有想到,南極,這個人們既熟悉又遙遠的名字,竟然出人意料地名列第二。
的確,隨著奧斯卡影片《快樂的大腳》和《帝企鵝日記》的熱播,還有諸多媒體報道的追捧,今天的南極,正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地方。
兩個月後的3月1日,2007/2008“國際極地年”在全世界多個分會場同時拉開帷幕,這一科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吸引了63個國家的5萬多名科學家,總投入達2000億美元之多……
在“南極熱”席卷全球之時,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力量倏然掀起了這股狂潮?
科學家回答:這是一場“戰爭”,誰喪失了南極這個“主戰場”,誰就喪失了21世紀後半葉到22世紀的資源發展空間。
有人曾預言:誰想給未來的世界帶來和平與安定,他就必須了解兩極;有人則樂觀認為:隻要部分地開發兩極的冰山,不僅能補充人類急需的淡水資源,還能使地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
兩極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從氣候到生態,從資源到環境,都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有人預言:誰要想給未來的世界帶來和平與安定,誰就必須了解兩極。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有兩種資源處於特別重要的位置,一是石油,是社會運轉的動力;一是淡水,是生命生存的條件。但是,由於大量開發和揮霍無度,這兩種資源都出現了短缺的趨勢。出路何在?人們便把目光轉向了兩極。
美國最大的油田就在阿拉斯加北極,占美國石油總產量的20%,而且正計劃在那裏再開發一個更大的油田。加拿大和歐洲的北極地區,也有豐富的油氣儲存。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對於世界的能源危機,特別是我國未來的需求,更是具有潛在的重要意義。所以有人說,中東的石油開采完了以後,下一個能源基地就在北極。
在南極的諸多利益中,資源是各國的重要考慮。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南極地區發現特大油氣田的消息就強烈地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在七大洲中,沒有哪個洲像南極這樣“從頭到腳”處處是資源,而且資源量常常要以天文數字來計量。
有觀點認為,南極石油儲量達千億桶之多,天然氣達5萬億立方米,但它們還算不上是南極的能源大戶,南極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能源是冰蓋之下和周邊海底中的可燃冰,經預測,其埋藏量遠遠超過了地球上現存的所有化石燃料——石油加煤炭的總和,是能夠替代石油或煤炭的清潔能源。
但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開采技術複雜,運輸路途又很遙遠,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不會有人去開發那裏的資源。但是,當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淨盡,而又找不到新的能源時,南極的資源開發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科學》雜誌曾報道,科學家通過研究南極洲古代冰層發現,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65萬年來的最高值,全球變暖的趨勢已難以逆轉。
2006年7月14日,在塔斯馬尼亞首府霍巴特舉行的一個國際科學大會上,專家們預計,在未來100年內,由於愈演愈烈的全球變暖趨勢,被稱為“不毛之地”的南極洲將有望長出樹木。如果南極洲“山河變色”,屆時恐怕就不是一場資源爭奪戰那麼簡單了,因為那時的南極,恐怕已經“適合人類居住”!(位夢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