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第十八次南極考察(1 / 1)

本次考察自2001年11月開始,由中科院寒旱所、中國極地研究所、海洋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等科考人員130多人組成。考察內容包括冰蓋冰川學調查、冰芯鑽取與自動氣象站安裝、東南極地質事件和第四紀冰川地質考察、環南大洋磷蝦生態學和鐵的海洋地球化學調查以及中山站地區冰緣湖泊沉積調查與提取等。

考察人員在冰蓋高積累區鑽取了一支百米冰芯,並第一次安裝了利用ARGOS衛星係統實時傳送數據的自動氣象站。此次考察研究人員還將環南大洋鐵的海洋化學研究和冰芯記錄的過去數百年的鐵元素記錄相銜接,欲對大氣塵埃中的鐵是海洋浮遊植物生產量的首要約束元素,海表富鐵有利於浮遊植物的生長的假說加以驗證並以此反推過去南極大氣塵埃與海洋生物初級生產量間的定量關係。考察人員還在莫愁湖、團結湖、米爾湖、大明湖等采集了一係列湖泊沉積樣品,在拉斯曼丘陵地區采集了6個剖麵的宇宙成因核素等年代測試樣品。

據悉,本次考察在南極冰蓋最高點——“不可接近之極”鑽取深冰芯,對探討東南極冰蓋地區過去500年氣候變化及其過程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通過研究南極冰緣湖泊的地質、地貌與生態特征、水化學特征與沉積物的生物物理化學特征,進一步研究南極冰蓋進退的時間序列及其與環境演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