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是人們生活中珍貴的用品,不但一般人難以有條件使用,而且使用上一般製成粉劑和香水,隻是微量地用來香身除臭。然而,在唐朝香料還有驚人的用法,譬如用來建造房子。
令人更為驚訝的是,用沉香建造房子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流行成風。
沉香是一種香木,近些年的價格曾達到3000元/克。木材與樹脂,可供細工用材及薰香料。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結為塊,入水能沉,故稱“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鬆軟。沉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
唐朝貴族官僚對香料或香材的使用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奢侈無度。據稱唐朝皇帝“宮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龍腦、鬱金藉地”,直到宣宗時,才取消了這種常規。寧王每與人談話,先將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啟口發談,香氣噴於席上”。
皇室如此,權臣也不甘後人。最著名者當屬楊國忠的“四香閣”,此閣“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和為泥飾壁”,甚至比皇宮中的沉香亭更為奢華。長安富商王元寶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寶博山爐,徹夜焚香。柳宗元收到韓愈寄來的詩後,“先以薔薇露灌手,薰以玉蕤香,然後發讀。”這些記載雖然屬小說家言,但它至少反映了唐朝普遍使用香料或香材的社會背景。中宗時,宗楚客兄弟、紀處訥、武三思以及皇後韋氏諸親屬等權臣常舉辦雅會,“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名曰鬥香。”
在這種社會風氣的薰染下,唐朝香料或香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本土出產又非常有限,所以進口就成了唐朝香料的一個重要的來源。由於唐朝市場的吸引,有許多商胡專門從事東西方間的香料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