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伯特蘭·羅素佚名譯
對人類苦難的同情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回響。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製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如陣陣巨風,吹拂在我動蕩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
我所以追求愛情,有三方麵的原因。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我常常會為了體驗幾小時愛的喜悅,而寧願犧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愛情可以擺脫孤寂——身曆那種可怕孤寂的人的戰栗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深入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最後,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雖然它對一般的人類生活也許太美好了,但這正是我透過愛情所得到的最終發現。
我曾以同樣的感情追求知識。我渴望去了解人類的心靈,也渴望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同時我還想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他認為數的力量駕馭著萬物的變化。我得到了為數不多的一點知識。
愛情與知識的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回響。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被折磨者,給子女造成重擔的孤苦無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獨、貧窮和痛苦的存在,是對人類生活理想的無視和諷刺。我常常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減輕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發現我完全失敗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發現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誰再給我一次生活的機會,我將欣然接受這難得的賜予。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著名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曆史學家,無神論和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羅素也被認為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他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
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心香一瓣】
知識、愛情和同情,是自我與他人建立聯係的三種重要方式,也是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三個主要渠道。
而所有這些都是來自父母的示範和教導。是父母告訴我們有關世界的最初的知識;是父母教會我們愛的能力;是父母給他人的點滴幫助讓我們懂得:哪怕自己的力量再小,也可以帶給別人無限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