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做空日本(1 / 3)

日本在戰後製造了經濟奇跡,在1980年代甚至有與美國、西歐三足鼎立的勢頭,美國怎麼能容忍日本重新崛起呢?

日本在1960年代完成了城市化進程,此後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後期經曆了兩次房地產泡沫。

在1970年左右,日本經曆了60年代的高速增長,高速經濟增長期接近尾聲,但當時日本政府卻認為這不過是又一次周期性經濟減速,所以錯誤地出台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結果引起高通脹和資產泡沫。當時日本在60年代經曆了農村轉移至城市的城市化進程,這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至1970年,日本迎來了“劉易斯拐點”。然而,在當時的日本,許多人篤信9%的潛在增長率會永遠持續,就連日本政府對此也確信不疑。因此,當增長率一跌到8%以下,政府就認為是經濟減速,試圖通過放寬貨幣政策和擴大財政支出維持高速增長。實際上,日本的經濟增長的動力已經耗盡(即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已經完成),增長率下滑至5%以下屬於正常,但日本政府強力維持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於是經濟增長率繼續保持高水平。實則,這種做法等同於製造泡沫經濟,貨幣供應增加又導致通貨膨脹,工資也因此上漲,企業利潤卻並未明顯增長。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在田中角榮首相執政期間,於1972年啟動了“列島改造計劃”。該計劃是當時的自民黨政府將經濟增長寄希望於農村,財政支出轉向農村地區,以“實現全國均衡發展”,這就是“列島改造計劃”。為促進消費,田中政府還提出1973年為“社會福利元年”,大幅擴充了社保製度。但世事難料,依靠財政支持人為製造經濟增長已經產生通貨膨脹,1973年又因中東戰爭引發的世界性石油危機。結果,石油危機更推高了日本物價,國內消費潛在能力下降,於是潛在增長率也在下降,但當表麵上十分繁榮。

事實上,1970年至1975年,日本產生了通貨膨脹所引起的房地產泡沫和物價混亂性上漲,經濟增長率雖維持在高位,但十分不穩定,經濟出現過熱。不過,這次經濟過熱屬於日本內部經濟政策不當,與美國無關。

金錢的力量其實自古以來就與武力同等重要,或者說更為重要,如果說人們是用戰爭硬性塑造曆史的話,那麼就是在用金錢時時刻刻改變曆史。對於這一點,日本人至今記憶猶新——20世紀80年代,實際上又爆發了一次“日美戰爭”,這就是日本與美國關於金融方麵的那場角逐,其規模和對日本的損害切切實實相當於一場大規模戰爭。

日本在經過20世紀60-70年代的高速發展後其經濟規模已經相當龐大,進入80年代後,日本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已經同美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更為微妙的是,日本和歐洲都已經注意到美國經濟霸權日漸衰退這一事實,這就導致了歐盟和日本都敢於在經濟領域與美國抗衡。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複蘇可以說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當然,那也是因為美國出於冷戰需要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實際需求而希望日本恢複實力,以便抵禦強大的蘇聯和中國聯盟,否則第一島鏈可能承受不住蘇聯和中國的紅色衝擊。然而,具有強烈危機意識和民族意識的日本實際上從來沒有在那場戰爭中屈服,他們的低頭是因為軍事失敗,而這似乎更刺激了日本民族的崛起精神,他們經曆了近30年臥薪嚐膽式的發展,終於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當蘇聯經濟陷於崩潰的邊緣時,日本更顯得令人矚目,那是一個日本重新塑造奇跡的時代。

從1980年開始,日本的經濟膨脹已經讓美國和歐洲感到擔憂,因為依照日本的發展速度,日本甚至有可能逼近美國的經濟水平,如果這樣必然會發生一係列權力中心的轉移——曆史多次證明,一旦經濟中心發生轉移,那麼政治權力中心、武裝力量中心和科技中心都將隨之發生轉移,繼而文明中心也會偏移,這對整個歐洲文明來說都是一種可怕的景象。這種影響至今還能看到——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即“廣場協議”簽署10年後,日本的GDP仍然在60-70年代經濟膨脹的基礎上慣性增長到了美國的一半,這還是曆經了10年停滯,否則,日本的GDP今天應該已經相當於美國的60-70%,這對美國來說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噩夢!要知道,在戰後,即使是蘇聯也從沒有真正達到過美國經濟的一半,但蘇聯已經能夠與美國對抗近半個世紀,而如果日本達到這樣的程度,那意味著美國在二戰中的對日作戰成果化為烏有,甚至依照遠比蘇聯更具活力的日本經濟發展速度,美國將受到更加真實、長遠的威脅。

這種情況讓美國擔憂,但日本卻為此激動不已——他們怎麼能不激動呢?他們沒有能通過戰爭得來的崛起看起來現在要通過和平的貿易達到了。整個日本那時都在為此感到興奮,他們應該一雪二戰失敗的恥辱,重新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了。日本甚至有些興奮過度,他們的財團竟然收購了洛克菲勒廣場、好萊塢這些美國的象征,他們顯得過於招搖過市了。

但日本顯然高興的過早了,美國的統治精英們在日本興高采烈的時候已經在策劃一項龐大的“戰爭”——這次戰爭頗為令人意外,因為世界根本沒有想到美國會這樣對待它的盟友。

日本的崛起,讓整個美國社會和歐洲社會卻感到震驚,當蘇聯的勢力已經顯出頹勢之時,沒想到日本又重新崛起,這意味著美國很可能還將進行一場更為艱苦的冷戰,甚至爆發戰爭。在日本崛起的同時,80年代美國卻因軍費大幅上升和經常項目赤字增加而財政困難,這種擔憂當時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普通民眾,美國社會情緒一片低落。而正在此時,美國出其不意地發動了“金融戰爭”——1985年,美國在七國集團(今天的八國集團)會議上與其他5個發達國家密謀向日本發動了攻擊:他們要求日元升值!為此,美國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協議規定,日本政府不得再動用其強大的外彙儲備幹預外彙市場。日本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但無可奈何,日本的軍事和政治仍然由美國操縱著,尤其是軍事,美國在日本保持龐大的駐軍實際上一直相當於占領軍,日本是一個被捆住手腳的精明商人,盡管他什麼都明白,但就是無力反抗,因而不得不屈服。這份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修改彙率——讓日元不正常地升值。結果是日元飛漲的時候,財富則重新流回美國,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杠杆原理,財富則是流動的水。在1987年前,日本和美國的經濟保持正常的平衡,而在1987年後則出現了異常曲線,圖中分別表示美國經濟和日本經濟的標準普爾和日經曲線出現大幅分離,這最終導致了日本80年代末的那場經濟泡沫,致使日本經濟停滯長達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