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房地產泡沫(1 / 2)

中國房地產終於開始崩盤了,日本式悲劇正式在中國重演。

隨著外資抽離,中國房地產泡沫於是開始破裂。2011年10月份的房產價格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一些資金緊張的開發商於是開始拋售房屋。35個大城市的指數顯示,29個城市的銷量向比下降,包括北京在內的6個城市銷量下降超過50%。中國經濟的負麵效在2011年10月初的香港市場上也表現出來了,當時香港股市中資金融股發生暴跌。

美國評級機構將中國房地產評為負麵——如果說魯比尼、克魯格曼等人的看空言論隻是造勢的話,那麼信用降級就相當於一個全麵做空中國的信號。對此,中國可以置之不理,但美元卻聽從這一信號,開始從中國抽逃。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恒大、金地等幾大房地產商的融資渠道主要是外資,他們所占的份額巨大。其實,很多上市房地產企業都是有外資背景的房地產信托,所以房地產信托年收益率在20%以上。在2011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公司還不肯降價,他們依靠把股份抵押給外資換取資金,用以維持資金鏈。這一做法與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一模一樣。

此前不久,中國模式還被很多國家羨慕,但幾乎是在轉眼之間,中國經濟模式的缺點就已經凸現。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前10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9923億元,同比增長31.1%。盡管超過了2010年全年的投資額,但增速已連續3個月下滑。2011年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7.96億平米,同比上升10.0%,升幅較1-9月下降2.9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當月住宅銷售麵積同比下降11.6%,銷售額降幅14%,較9月份7%的增幅明顯回落。

看起來,房地產的投資還在增長,隻不過增幅有所減小,其實,這主要是因為2008年國家4萬億龐大貸款的作用,因為其中大部分流入到了房地產市場中;另外2011年信托投資收益良好,地產商的現金現狀遠優於2008年。但畢竟時過境遷,銀行表外管理不斷趨緊、開發商庫存和資金壓力不斷上升,情況正在悄然生變。

據國外報道數據,中國國內上市公司的現金流與股東權益比率基本已經回到2006年四季度以來的均值水平;上市公司存貨與過去4個季度營業成本比率、滯後1年新開工與銷售麵積(TTM)比率等,均創新高,說明經濟狀況越來越不佳。其中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數據是,商品混凝土產量增速2011年3月以來持續回落,9月更是從上月的27%大幅回落到21%。

從曆史看,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波動同步性強,房地產投資增速與工業增速同步回落,且隨著需求的回落,PPI 滯後回落,最終的影響是,工業利潤增速明顯下降,進而經濟陷入衰退。在2004年-200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周期中,工業利潤增速2005年4-5月回到15%-16%的低點,在2007年-2009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周期中,工業利潤增速在2009年2月見到最低的-37.3%。2011年以來,工業利潤增速已經從2010年11月的49.4%回落到27%,僅略低於2001年以來的均值30%,後續回落壓力仍在。

2011年12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自高位下滑,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趨緊,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房價拐點初現端倪。”由此可能對銀行和市場造成的負麵連鎖反應表示了擔憂。富蘭克林一坦普爾頓投資公司的馬克·默比烏斯認為,2011年後兩年,房價將下跌15%至30%;法國巴黎銀行預計,中國房價將在2012年下半年以前下跌10%。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擔憂因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資產泡沫破裂,從而導致銀行大麵積虧損,最終重蹈美國房地產導致金融危機的舊路。房價持續下跌,導致很多銀行的不良債權膨脹,這是必然的——市場恐慌性拋售房地產會引起連鎖反應;這迫使中國人民銀行於11月30日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表明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發生轉變,但是,用維持房地產泡沫的辦法防止資產泡沫破裂,這是良策嗎?

曾幾何時,國際上還有不少人相信,中國會拯救麻煩越淶越大的全球經濟,但現在依然這樣認為的經濟學家顯然越來越少,相反,越來越多的人則在質疑中國能否自救:中國經濟會實現軟著陸嗎?還是硬著陸?或者已經在緊急迫降?

有些經濟學家已經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比宮方的統計數字大概低了10%,而通脹水平則遠遠高於官方的說法。不過,看漲中國的人依然存在,他們繼續和看跌中國的人論戰:看漲者認為,房地產泡沫或壞賬所造成的破壞不過是短時間的傷風感冒,不會打斷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的進程;但看跌者則擔心這場經濟恐怕會讓中國一蹶不振,至少要讓中國停滯10-20年。看跌中國的人說,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看漲中國的人則說,中國不是日本。意大利經濟學家亞曆山德羅·馬尼奧利·博基屬於看漲中國一派,他在2011年11月撰文說,雖然目前的中國“看起來的確像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那樣戰無不勝”但中國有一些重要的不同點,其中包括“穩健的基本麵、有利的人口統計數字、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和大規模的城市化。如果再加上自由貿易、市場改革和經濟融合所帶來的好處,這些基本麵會帶來工資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