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中產階級被消弭(1 / 2)

做空中國,目的之一就是將中國中產階級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一個沒有中產階級的國家,能成功地轉變為內需型經濟模式嗎?

在經濟方麵,中國麵臨諸多任務,中國給人的影響是:所有問題沒有一個是不可能解決。但是,這既需要時間,而且也十分艱難,最重要的是,會付出相當的代價。其實,中國的這種轉變是一個必然的曆史過程,就像一個世紀前的美國,進入城市的大量農村移民需要工作,效率低下的國有公司必須迸行改革;歐洲很多國家也是這樣過來的。實則,中國目前的種種問題不完全是政治體製問題,更多的是因為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時期——回顧曆史,你會發現,處在這一時期的國家都大體差不多,不論政治體製如何,混亂是必然的,比如在19世紀的美國,也就是工業化初期,同樣問題重重,從任人唯親到做假賬,各種投機者充斥市場。

處在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就是民眾更關心經濟發展而非政治,但是一旦經濟形勢嚴重下滑,那麼人們的不滿情緒就會使得他們的注意力轉向民主,所以政府要竭盡全力保證人們的收入有所增長。

中國的改革看似一直操縱在中國自己手裏,實則不然,中國從一開始處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設置的種種矛盾選擇中——在1980年初,如果不改革,那麼中國很可能會像蘇聯那樣崩潰;如果選擇,那就隻能向西方開放,引入資本和技術;此後,當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後,又麵臨入世的問題,不入世,中國的外貿會受到無窮無盡的限製;入世,那就需要按照美國設定的遊戲規則進行。這場對中國的大做空,其實從入世那一刻就注定了——自改革之初,中國進入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係以來,就是美國作局、中國入局——從中國努力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美國就開始籌謀席卷中國財富。

當初,中國加入WTO時就做出了巨大讓步,中國雖然以發展中國家加入,但實際上是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妥協,敞開的門較大。入世之後,中國的許多承諾都兌現了,如降低關稅、非貿易壁壘、透明度原則等,但中國入世之後所得到的利益幾乎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實則,中國得到的隻是低端產業的微薄利潤;相反,為了獲得外資卻讓步不小,而中國民眾並沒有在入世之後感受到明顯的好處,相反,盡管中國經濟整體在增長,但多數民眾並不感到幸福。再者,外資企業享受著低稅率,據統計,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利潤占全國的1/2,吸納的就業人數占l/3,但稅收貢獻卻不足15%。當然,政府以及一些利益集團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入世後,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資以提高當地GDP,為外資工廠提供了大量廉價甚至免費的土地,但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加之房地產市場膨脹起來後,土地價格飆升,這與工業用地又發生矛盾,反之再推高土地價格,實質上出讓給外資的工業用地要靠商品房土地拍賣來找回,結果再推高房價,而最終都是要由民眾來買單的。

“入世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的說法其實很難認定,外貿領域的就業事實上會帶來更多的失業。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在本國開店是有許多限製的,如隻能選址在偏遠地區,這主要是為了保護社區其他商店的利益,而中國卻允許沃爾瑪在市中心黃金地帶開店。根據統計,此類大型超市在中國增加1個就業崗位會導致社會失去3-5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