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低碳道路35(1 / 3)

序二 33

低能耗的建造采暖

在節能方麵,建築采暖這一塊占得非常大。建築能耗造成50%的水資源浪費,50%的原材料浪費,50%的空氣汙染,42%的溫室效應,50%的水汙染,48%的固體廢棄物。算起來,建築年能耗相當於三峽年發電量的6倍。然而太陽能建築一體化設計安裝,可以充分利用建築頂部的太陽能資源,為建築提供熱能,滿足人們洗浴和生活熱水需求,減少建築采暖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萬科中心和“0 House”都選擇了太陽能作為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量來源。萬科中心是綜合運用多項新能源技術的典範:它位於深圳市,地處華南地區,緯度較低,這個標準的南方城市,全年大約80%的時間都可以得到陽光的眷顧,每平方米水平麵太陽輻射能量為1371千瓦時。為了充分利用上天給予的區域優勢,它運用了橋梁上的懸拉索結構,主體建築像“漂浮”在空中的一片雲,極少占用綠地麵積;每個方向的牆麵都經過年度太陽能采集計算,控製百葉開關,以保證采光和溫度。整座大樓屋頂有總麵積約1997平方米的太陽能光電板,轉化

的太陽能可以為萬科總部提供總用電量的萬科中心裏的太陽能利用

14%。另外,萬科中心還與市政電網並網,這樣一來,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電板還可以將剩餘的電能對外輸出。

節能燈的“跬步千裏”

提到太陽能,就不能不提節能燈。這兩者在當前,都屬於或者需要國家補貼,或者需

要企業自覺才能打平生產成本從而推廣普及的“低碳”產品。2008年4月22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召開會議,部署首批5000萬隻獲財政補貼的高

效照明產品的推廣工作。我國計劃“十一五”期間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在全社會推廣1.5億隻

高效節能燈,以逐步取代白熾燈和其他低效照明產品。據統計,高效照明產品比普通白熾燈節電60%~80%,使用壽命多4~6倍。一隻11瓦的節能燈可抵60瓦的白熾燈,每年節約71.5度電,如果一個社區按更換1萬隻節能燈來計算,一星期相當於節約4噸標準煤,同時減少2.72噸碳粉塵、9.97噸二氧化碳、300千克二氧化硫、150千克氮氧化物等汙染物。如果將我國在用的白熾燈全部替換為高效照明產品,每年可節電600多億度,接近於三峽電站現在全年的發電量,相當於節約2200多萬噸標準煤。其所產生的效果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9萬噸。2009 年,萬科各項目利用太陽能發電僅約10萬度,而預計 2012年各項目采用太陽能、風能發電將達到 580萬度。此外,公司還將在潮汐、生物能利用方麵做一些初步的嚐試。深圳的大甲島、天津的東麗湖、青島的李滄區等東部項目,是重點推廣新能源的幾個項目。從2009年4月至今,萬科集團集中采購了563萬台室內燈。與傳統燈相比,該室內燈為100%節能光源,節電33%,節約薄利46%,節約熒光粉87%,減少90%的汞

太陽能光伏發電含量。

第四節 Section 4

萬科

綠色的裏程

萬科從發展初期到公司成熟的整個過程中,始終倡導生態的保護和利用,從1988年的深圳天景花園到2009年的萬科東莞研發基地項目,再到正在建設中的住宅實驗塔,無論從建築的整體方案設計還是建築細節,萬科都在為生態建築做出不懈的嚐試和努力。萬科的建築生態規劃,已經從開始的萌芽、嚐試,逐漸發展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

綠色萌芽

11988—1998年

在萬科管理層的推動下,一些項目開始了綠色實踐的萌芽。早期萬科在深圳開發的天景花園,堪稱當時水平下生態建築的樣本。高綠化率、多層架空層、陽光樓梯間、立體停車庫,以及深圳荔景和深圳萬景的綠化平台、立體綠化,都體現了萬科初期對綠化的重視。

隨後,萬科先後開發了擁有低層高密度的北京城市花園和以“圍合產品”、半地下停車、第一個人車分流為特色的深圳城市花園。深圳俊園的新風中央空調、內倒通風窗、雙玻隔音窗、屋頂泳池的特色,也都表現了萬科在此顯示出的創新精神。1988年的沈陽紫金苑,更是獲得了最佳環境居住一等獎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