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中國就像棵大樹(1 / 1)

豐子愷

春間在漢口,偶赴武昌鄉間閑步,看見野中有一大樹,被人斬伐過半,隻剩一幹。而春來幹上怒抽枝條,綠葉成蔭。新生的枝條長得異常的高,有幾枝超過其他的大樹的頂,仿佛為被斬去的“同根枝”爭氣複仇似的。我一看就注目,認為這是中華民國的象征。我徘徊不忍去,撫樹幹而盤桓。附近走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似是姐弟。他們站在大樹前,口說指點,似乎也在欣賞這中華民國的象征。我走近去同他們談話。

我說:“小朋友,這棵樹好看嗎?”

小朋友們最初有些戒嚴,退了一步。這也許是我的胡須的關係,小孩子看見胡須大都有些怕的。但後來他們看見我的態度仁善,恐懼之心就打消了,那姐姐回答我說:“很好看!”我們就談話起來。

我說:“你家住在什麼地方?”

女孩說:“就在那邊,湖邊上。這棵樹是我們村子裏某人家的。”

男孩說:“我們門前有一株楊樹,樹枝剪光了,也會生出新的來。生得很多很多,比這棵樹還要多。”

女孩說:“我們那個橋邊有一株鬆樹,被人燒去了半株,隻剩半株,也不會死。上麵很多的枝條和葉子,把橋完全遮住。夏天我們常在橋上乘涼。”

我說:“你們的村莊真好,有這許多大樹!這些樹真好,它們不怕災難,受了傷害,自己能生出來補救。好比一個人被斬去了一隻臂膊,能再生出一隻來。”

女孩子搶著說:“人斬了臂,也會生出來的?”

我說:“人不行,但國就可以。譬如現在,前線上許多兵士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我們後方能新生出更多的兵士來,上前線去繼續抵抗。前線上死一百人,後方新生出一千人,反比本來多了。日本鬼子打中國,隻見中國兵越打越多。他們終於打不過我們。現在我們雖然失了許多地方,但增了許多兵士,所以失去的地方將來一定可以收回。中國就好比這一棵樹,雖被斬伐了許多枝條,但是新生出來的比原有的更多,將來成為比原來更大的大樹。中國將來也能成為比原來更強的強國。”

女孩子說:“前回日本飛機在那江邊丟炸彈,炸死了許多人。某甲的爸爸也被炸死。某甲同他的兄弟就去當兵,他們說要殺完了日本鬼子才回家來。”

男孩子也說:“某乙的媽媽也被炸死。某乙有一枝槍,很長的,他會打鳥。現在說不打鳥了,要拿這槍去打日本鬼子。”

我說:“你們這兒有這許多人去打日本鬼子,很好。

別的地方的人也是這樣。大家痛恨日本鬼子,大家願意去當兵。所以中國的兵越打越多,正同這棵樹的枝葉越斬越多一樣。我們中國就像棵樹。你們看看,像不像?”

兩個孩子看看大樹,都笑起來。男孩子忽然離開他的姐姐,跑到大樹邊,張開兩臂抱住樹幹,仰起頭來喊了些什麼話,隨即跟著他的姐姐去了。

我目送兩孩去遠了,告別大樹,回到漢口的寓中,心有所感,就提起筆來把當日所見的情景用畫記錄。畫好之後,先拿給一個少年看。少年看了,叫道:“唉!這棵樹真奇怪,斬去了半株,怎麼還會生出這許多枝葉來?”他再看一會,又說道:“對了!因為樹大的緣故。樹大了,根柢深,斬去一點不要緊。它能無限地生長出來,不久又是一棵大樹了。”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中國就同這棵樹一樣。”少年聽了這話頻頻點頭,表示感動,隨即問我要這幅畫。我說沒有題字,答允他今晚題了字,明天送他。

晚上,我在這畫上題了一首五言詩:“大樹被斬伐,生機並不絕。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又另描了同樣的一幅,當晚送給這位少年。過了幾天我去看這少年,他已將畫納在鏡框中,掛在書室裏,並且告訴我說:他每逢在報上看到我軍失利的消息,失地中日軍虐殺同胞的消息,憤懣得透不過氣來。這時候他就去看這幅畫,可以得到一種慰藉和勉勵。所以他很愛護這畫,並且感謝我。我聽了這番話,感動甚深。我讚佩這少年的天真的愛國熱忱,他正是大樹的一根新枝條。

心香一瓣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日本帝國主義的燒殺搶掠,可以使舊中國變得千瘡百孔,但卻無法摧毀中國人民保衛家園的決心與意誌。

中國是一棵大樹,舊的枝條被砍斷了,新的枝條還會源源不斷地長出來。美國人從二戰後德國廢墟上的鮮花看到了德國的複蘇希望,作者也從一棵被砍伐的樹看到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希望。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雄壯的國歌不也傳達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嗎?無論處於怎樣困苦的境地,隻要堅守希望,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和光明。